百里香俗稱地椒,生長于西北地區(qū),氣味辛香,隨風(fēng)飄逸,四野濃郁,因而得名。民間用以煮羊肉去膻味,也用于治療上吐下瀉病,效果非常顯著。
藥理
其所含揮發(fā)油有防腐、消毒作用,適于口腔、咽喉之滅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xì)菌、真菌有抑制作用;百里香酚可在胃腸道迅速完全吸收,對腹痛、腹脹、腹瀉有特效;葉提取物能促進(jìn)支氣管黏膜分泌,松弛支氣管而達(dá)祛痰作用。但野百里香有小毒,大量服用可致頭暈、目脹、血壓升高反應(yīng),需要控制在常用量(9~12克)。
百里香性味辛,溫。功能溫中散寒,驅(qū)風(fēng)止痛。主治腹痛,嘔吐,泄瀉,食少痞脹,風(fēng)寒感冒,咽腫,牙痛,肌膚瘙癢,全身疼痛。筆者臨床治虛寒型胃腸道疾病,如惡心、嘔吐、痞滿、胃脘痛、腹痛泄瀉效果顯著。
常用方如下:
1. 急性胃腸炎:百里香10克(鮮品20克),開水浸泡10分鐘后煎服。若嘔吐甚加灶心土(伏龍肝)12克,生姜6克同煎。
2. 胃脘寒痛:百里香10克,泡水代茶飲,連服7日。或用全草提取揮發(fā)油,每次5~10毫升,日服2~3次。
3. 消化不良:百里香6克,炒麥芽12克,萊菔子10克,水煎服。
4. 慢性泄瀉:百里香15克,地錦草15克,馬齒莧30克,薏苡仁30克,研為細(xì)末,每次6克,日服2次。
5. 中暑嘔惡:鮮百里香葉5克,鮮藿香葉6克,泡水代茶飲。
6. 感冒咳嗽:百里香6克,紫蘇葉6克,杏仁6克,陳皮6克,甘草6克,水煎服。
- 上一篇:如何讓頭發(fā)烏黑亮麗?
- 下一篇:如何對癥使用眼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