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表皮膚被細菌感染可外用抗菌藥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的有關(guān)專家介紹,在淺表皮膚被細菌感染時,可外用抗菌藥物。皮膚位于體表,是機體抵御外界各種刺激的第一道防線,皮膚病是十分常見的。其中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膚病尤為常見。它可以是細菌如膿皰瘡(俗稱黃水瘡),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鏈球菌所致;或是病毒如單純皰疹,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癬、足癬,在濕熱的環(huán)境下是很常見的;或是寄生蟲如疥瘡,由疥螨引起的接觸性傳染性皮膚病。所以,應針對不同的病原體選擇抗細菌藥、抗病毒藥、抗真菌藥、抗寄生蟲藥等。當發(fā)生淺表的皮膚細菌感染時,可首選外用抗菌藥物。
對于淺表的、比較局限的皮膚化膿感染,如膿皰病、毛囊炎、皮膚外傷后的感染,可外用抗菌藥物。
如果感染比較廣泛,如多發(fā)膿皰瘡、多發(fā)毛囊炎,或皮膚感染部位比較深,如癤腫、丹毒,則除了外用藥外,還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內(nèi)服相應的抗菌藥物,輔以理療,如紫外線照射患處等。如果紅腫明顯,自覺疼痛,或者有發(fā)熱等全身性不適,則應及時到醫(yī)院診治,以免延誤治療。
如果擦破皮膚后,出現(xiàn)局部紅腫疼痛,有兩類外用藥可選擇。
一類是抗菌藥物類外用藥,常用的有諾氟沙星軟膏、四環(huán)素軟膏、紅霉素軟膏等。
另一類是消毒防腐劑,目前常用的有酒精、碘酒等,可作為創(chuàng)面的清潔、消毒或抗感染用。一般可先以消毒液清洗患處,然后外涂消炎藥膏。
- 上一篇:消除瘢痕 用藥還是手術(shù)?
- 下一篇:慢性皮膚潰瘍 不治可能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