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以白芍為主要藥物的數(shù)以百計,如“桂枝湯”用芍藥和肌表之榮衛(wèi);“黃芩湯”用芍藥和腹中之榮氣;“炙甘草湯”用芍藥補血脈之陰液。
在婦產科臨床上,芍藥更是得到廣泛應用。例如: 白芍配熟地──肝腎并補。于血氣虧虛之癥,可少女發(fā)育偏遲,月經推遲,經量少而淡者,用“四物湯”,取芍、地為主藥。常用熟地30克(脾胃功能不佳者改用炭熟地),炒白芍12克,大補陰血,益腎生精。
白芍配當歸──補血和營,兼以安胎。臨床對于血氣不足,氣血失調,經常二藥等量相配,養(yǎng)血補血,和血斂肝,使營血充盈。對氣血不足所引起的胎動不安,我們也常取當歸10克,配白芍10克而用之、每能取得滿意效果。
芍藥配川芎──守中有動,血暢氣化。川芎號為補肝之氣。氣盛者,必須用酸的東西來使它收斂,白芍味酸,號為斂肝之液,白芍與川芎各用9克(二藥均微炒),對氣機不調,月經先后不均,來潮不暢者,能鼓舞氣化,調整月事。如經期量多,則用炒的白芍12克、炒川芎4.5克。 芍藥配柴胡──最得力于“逍遙散”這一古方。古人認為婦女以血為本,常不足于血而有余之氣,若情志不遂,木失條達,肝失柔和,則肝氣橫逆,脅痛寒熱等癥最為多見。
“逍遙散”以白芍養(yǎng)血以涵其肝體,配柴胡辛散以順肝之勝。臨床上,我們還常以此二藥配香附、八月扎、郁金、烏拉草、桔葉等用于經前乳脹、乳房小葉增生及肝郁乳汁不行等,都甚應手。
此外,臨床婦科還用赤芍配制大黃及清熱破行之品,治療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術治療肝、脾二臟失職所致的崩漏,月經過多;用白芍配杞子,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芍藥以其養(yǎng)血斂陰,補而不膩,柔肝緩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在中醫(yī)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婦產科方面。可以說,婦女一生的用藥常見芍藥,芍藥真不愧為女科之花,婦女之良友。
- 上一篇:外陰瘙癢 切勿盲目使用抗生素
- 下一篇:治療痛經的中藥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