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依賴”提法的變更
20世紀90年代以前,曾將糖尿病分為“胰島素依賴型”(1型)和“非胰島素依賴型”(2型)。前者由于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必須依靠補充外源性胰島素才能維持生命;后者胰島功能受損相對較輕,一般通過口服降糖藥物可使血糖得到控制,不一定依靠補充外源性胰島素。
隨著研究的深入,這種分類與命名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F(xiàn)已證實,2型糖尿病除了有胰島素抵抗以外,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胰島素分泌缺陷。在2型糖尿病確診之初,患者胰島功能往往已降至正常的50%,隨著病程進展到一定階段后,2型糖尿病也需要胰島素治療。
將2型糖尿病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容易望文生義,使患者誤認為“2型糖尿病不論如何,都不需要胰島素治療”,因而對胰島素治療一概拒絕。有鑒于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19 97年制定的糖尿病分類命名中取消了”胰島素依賴型”和“非胰島素依賴型”的提法,而是根據(jù)發(fā)病機制的不同,分為1型和2型。前者定義為由于自身免疫反應介導的胰島B細胞嚴重受損,胰島素分泌極度缺乏;后者則是由于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導致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
據(jù)統(tǒng)計,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有50%以上的2型糖尿患者接受胰島素治療,而在我國不足20%。
- 上一篇:使用胰島素后血糖仍高的原因是什么?
- 下一篇:初次使用胰島素一定要控制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