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你的手,把一份感染艾滋病的診斷報告送到感染者手上,會是什么樣的感受?面對不幸被“宣判”抑或僥幸“脫險”的檢測者,你又將說些什么?這些問題,是艾滋告知人每天需要面對的工作。
2006年,廣東省開始推行艾滋告知制度。如今,廣東省已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的數(shù)百個HIV檢測網(wǎng)絡(luò),在每個檢測網(wǎng)點,相應(yīng)的咨詢?nèi)藛T已擔當起艾滋告知人的角色。
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即將來臨之際,記者走進廣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感染科門診艾滋病咨詢室,近距離接觸了廣州艾滋告知人―――小鐘與小李,兩名年輕的女護士,感受她們承受的重任、壓力以及困惑。
來的人基本都有心理準備
11月28日,降溫后的廣州有了瑟瑟的秋意。廣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感染科門診艾滋病咨詢室外,零零散散地站著幾撮人,陽光照在他們臉上,透出灰暗、麻木的顏色。
劉昌(化名)一早和妻子、兄弟從外地趕過來,拿到了一張“HIV抗體陽性確認報告”。青霉斑已經(jīng)爬上了劉昌的臉,他是一個確證、并已病發(fā)的艾滋病患者。劉昌用很低的聲音跟妻子商量著自己住院的事情,三個人眼神空洞,沒有淚水,也沒有驚惶失措。
劉昌的確證報告是小鐘發(fā)的。從這三人踏進艾滋病咨詢室的那一刻,她已敏銳地分辨出,誰感染了艾滋―――劉昌臉上的青霉斑已經(jīng)給出明確提示。這個有著多年吸毒史的男人憔悴得看上去有50多歲,實際上他才33歲。
劉昌剛走,鄭鋒(化名)便焦急地跑進診室。他有些緊張地問小鐘,“結(jié)果”什么時候知道?“下午三點。”“那蔡衛(wèi)平主任還出診嗎?”“他下午不出診了。”“那怎么辦?我是從深圳趕過來的,能不能先給我看看?”“要等結(jié)果出來才知道你有沒有感染。”
鄭鋒有些失望地走出診室,不一會兒,他折回頭,叮囑小鐘,他下午三點鐘會過來拿“結(jié)果”。
這個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間里,每天進出著形形色色的人,來咨詢、抽血化驗、以及被確證……護士小鐘和小李,一動一靜的兩個年輕護士,已經(jīng)在此拍搭工作三年。
2006年廣東省艾滋病告知制度推行后,她們承擔起艾滋病告知的工作。這份工作常常忙得連午休時間也沒有,她們要給艾滋感染者進行健康宣教、整理驗單,管理檔案、對他們進行追蹤隨訪,這一系列工作繁復(fù)而費神。
通過自己的手,把“感染艾滋”的“宣判”送出去,會是什么樣的感受?
“其實比癌癥的確診報告要好多了。”兩人給出了同樣的答案―――很多人患癌癥是意想不到的,而走進這里的人,之前多是有過高危行為,有了心理準備的。
- 上一篇:你敢抱艾滋病患者嗎
- 下一篇:你會看關(guān)于艾滋病的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