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于體內(nèi)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糖代謝紊亂的一種疾病。其發(fā)病率在我國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如果病情長期得不到很好控制,會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如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腎病等,嚴(yán)重的還會危及生命。目前治療糖尿病仍以節(jié)制飲食為主,若不足以緩解病情?蛇x用藥物治療。
糖尿病藥物你到底知多少?
糖尿病治療有“五駕馬車”,當(dāng)飲食和運動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biāo)時,應(yīng)考慮及時使用降糖藥物。我們先來盤點下目前的口服降糖藥物吧!口服藥物主要分為磺脲類、格列奈類、雙胍類、格列酮類、a-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二肽基肽酶-IV抑制劑(即DDP4抑制劑)。
磺脲類:適用于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用飲食和運動治療血糖控制不理想時。
格列奈類:適用于2型糖尿病早期餐后高血糖階段或以餐后高血糖為主的老年患者。
雙胍類:是2型糖尿病治療的一線用藥和聯(lián)合用藥中的基礎(chǔ)用藥。治療1型糖尿病時,與胰島素聯(lián)用可能減少胰島素用量和血糖波動。
格列酮類:可單獨或與其他降糖藥聯(lián)用治療2型糖尿病,尤其適合肥胖、胰島素抵抗明顯的糖友。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適用于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成分,或空腹血糖正常(或不太高)而餐后血糖明顯升高者。在1型糖尿病治療中,在胰島素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此類藥物有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
二肽基肽酶-IV抑制劑:近年來備受關(guān)注的新藥,不增加糖尿病患者體重,也不會使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和水腫,每日口服一次即可大大提高患者使用藥物有效地控制血糖的依從性。
當(dāng)口服藥物聯(lián)用難以降低血糖值時,糖尿病注射制劑就要啟動了,常用的有胰島素及胰島素類似物、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即GLP-1受體激動劑)。
糖尿病人用藥誤區(qū)
1、每個糖尿病人用的藥物都是一樣的
不少患者以為只有中醫(yī)才“辨證施治”,遇到西藥了就“蘿卜白菜一把抓”,看到別人吃什么藥,自己跟著吃什么藥也沒錯。余桂芳說,降糖藥的使用如果不“因人制宜”,也會越用越糟糕。正常來說,醫(yī)生會根據(jù)病人的年齡、病程長短、有沒有急性或慢性并發(fā)癥、是否合并肝、腎、心臟等重要臟器的疾病、血糖波動情況等等來綜合評估和分析,再給出適合的用藥方案。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選用不同作用機理和不同作用時間的藥物。比如:有的患者適宜選用刺激胰島細(xì)胞分泌胰島素的藥,有的患者適宜選用促進組織利用葡萄糖的藥,空腹血糖不高、只是餐后血糖高的人可能選用短效降糖藥,而空腹血糖高的人可能選用長效的降糖藥。
2、迷信進口藥、貴藥、新藥
市場上層出不窮的糖降新藥,總是會受到很多糖友的追捧,覺得新出的藥物就會對癥,就是好藥。其實,評價藥物的好壞,要看其有效性(療效如何)、安全性(副作用的大小)、經(jīng)濟性(價格是否合理)、適用性(是否適合自己,是否方便),而不能以是否為新藥、進口藥、貴藥為標(biāo)準(zhǔn),更不能盲目排斥國產(chǎn)藥、便宜藥、老藥。
3、不按時服降糖藥
降糖藥的服藥時間很有講究,如磺脲類和非磺脲類藥物要在餐前30分鐘服,雙胍藥要在餐中或餐后服,糖苷酶抑制劑要在吃第一口鈑時服,格列酮類在餐前、餐后均可服用。
4、忘記吃藥后補服
忘記吃藥是常有的事,雖說當(dāng)時覺得沒什么大事,但是漏服藥可引起血糖波動,或讓血糖居高不下,所以,漏服藥該如何補、什么時間補,都很有講究。如果漏服的是磺脲類藥物,且已接近下一頓飯,就不用補了;如果是雙胍類藥,想起來就要及時補;如果是糖苷酶抑制劑,飯中、飯后可以補上,飯后過很長時間就不用補了;如果是一天一次的藥,中午想起來可以補,晚上才想起來就不用補了,要出門或運動前不用補。為了防止漏服藥物,老年人可以備一個特制的藥盒,或者設(shè)計一個服藥日歷。(參考網(wǎng)站:39健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