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第一次,第一次吃飯、第一次約會、第一次接吻、第一次當媽媽等,對于第一次來說,每個人都是懵懂了、沒經(jīng)驗的。但是,你可知,第一次給寶寶喂奶,如果方式不對容易導致中耳炎,影響寶寶的聽力嗎?下面能具體我們來了解下。
喂奶方式不對易致寶寶中耳炎
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是引發(fā)中耳炎最常見的因素,但孫主任提醒說,喂奶姿勢不當也可引起嬰兒的中耳炎。這是因為嬰兒的咽鼓管短而寬,又比較平,奶汁流到鼻咽腔后,容易經(jīng)咽鼓管進入鼓室,引發(fā)中耳炎癥。所以抱著給寶寶喂奶時,最好讓他的頭稍微比身體高點,讓身體保持一個坡度。此外,擤鼻涕方式不對也可能引發(fā)中耳炎,比如用手指緊捏 雙側(cè)鼻孔,這樣可能會將炎性鼻涕擠入咽鼓管。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應該是這樣:用手指輕輕堵住一側(cè)鼻孔,用另一側(cè)將鼻涕向外“呼”出;或把鼻涕吸到咽部,從口中吐出;或在兩鼻孔完全開放的情況下,輕輕用力向下擤出。不管使用何種方法都不要用力過猛,用力程度以耳朵聽不到嗡嗡聲為宜。
三種中耳炎的治療方法
1、卡他性中耳炎
又稱滲出性中耳炎或者非化膿性中耳炎,表現(xiàn)為耳悶,聽力下降。常有感冒史。急性期可有輕度的耳痛。滲出性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的致聾原因,加強本病的預防工作對小兒的防聾 治聾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中耳炎的治療中除全身應用抗菌和抗病毒藥物外,鼻腔局部滴藥顯得尤為重要,常用的滴鼻劑為1%麻黃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黃素液滴鼻劑。
2、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和耳痛,耳流膿;小兒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更應重視鼓室內(nèi)膿液的及時排出,以防引起聽骨鏈的損害。所以,對小兒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就是合理使用 抗生素和鼓膜切開,通暢引流,而且后者對中耳炎的治療更為重要。
3、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多為單純型中耳炎,為急性中耳炎反復發(fā)作或者耳內(nèi)進水引起。預防感冒和防止耳內(nèi)進不清潔的水是預防的關鍵,治療同可參照其它中耳炎專題。另外有的兒童可患者先天性 膽脂瘤,需要手術治療中耳炎。
最后專家提示對于小兒鼓膜穿孔后的修補手術應及時進行,有研究人果顯示,9歲以上的兒童患者接受鼓膜修復術可以獲得較高的手術成功率,是中耳炎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種母乳喂養(yǎng)姿勢
(1)搖籃式:這是最傳統(tǒng)的姿勢。用一只手的手臂內(nèi)側(cè)支撐寶寶的頭部,另一只手放在乳房、乳暈上。在寶寶身下墊一個墊子,哺乳起來會更輕松。
(2)交叉式:相比于搖籃式的姿勢,把寶寶的身體稍微傾斜一點,這樣寶寶吃奶時,嘴的角度會有所變化,更容易吸奶。
(3)橄欖球式(環(huán)抱式):這個哺乳姿勢特別適合剖宮產(chǎn)的媽媽,可以避免寶寶壓迫在媽媽腹部手術切口。乳房很大、寶寶太小或是喂雙胞胎的媽媽也很適合。就像在腋下夾一個橄欖球那樣,用手臂夾著寶寶的雙腿放在身體側(cè)腋下,寶寶上身呈半坐臥位姿勢正對媽媽胸前,用枕頭適當墊高寶寶,手掌托住寶寶的頭,另一只手指張開呈“八字形”貼在乳頭、乳暈上。
(4)側(cè)躺式:這種姿勢適合夜間哺乳,身體側(cè)臥,用枕頭墊在頭下。嬰兒側(cè)身和媽媽正面相對,腹部貼在一起。為了保證寶寶和媽媽緊密相貼,最好用一個小枕頭墊在寶寶的背后。
結(jié)語:媽媽喂奶的方式也是一門學問,方式錯了容易導致中耳炎,讓寶寶受罪。
- 上一篇:為什么小孩更容易患中耳炎呢?
- 下一篇:經(jīng)常游泳會得中耳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