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需要積極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廣州華僑醫(yī)院心內科主任李自成教授表示,應該常備: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鎮(zhèn)靜藥、心痛定和阿司匹林等應急急救藥物,當發(fā)生心血管事件時,應給與患者及時并按量服用。
眾所周知,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高危因素。在炎熱的夏季,這些危險因素很容易出現(xiàn)波動,引發(fā)危險事件。為避免這些危險事件的發(fā)生,在家中常備一些心腦血管急救藥物和知曉藥物的使用方法,以及服用時間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們請來了廣州華僑醫(yī)院心內科主任醫(yī)師李自成教授為大家進行相關的指導。
高溫容易讓血壓波動 造成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
夏日為何也容易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呢?李自成教授談到,首先是血壓的波動。由于氣溫升高,血管擴張,血壓可能會有所下降,而這個時候如果降壓藥得不到及時調整的話,可能會使血壓降得過低,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就可能引發(fā)心肌梗死等意外。因此,在血壓容易波動的時期,李自成教授建議高血壓患者增加血壓測量的頻率,必要時進行24小時血壓監(jiān)測,以便于及時調整用藥,避免血壓大起大落。血脂和血糖也會因夏季氣候、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的改變而出現(xiàn)波動,所以也要嚴格加以控制。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家庭應常備5種藥
如果家中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常備哪些急救藥物呢?廣州華僑醫(yī)院心內科主任李自成教授表示,應該常備: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鎮(zhèn)靜藥、心痛定和阿司匹林等應急急救藥物,當發(fā)生心血管事件時,應給與患者及時并按量服用。
硝酸甘油片:舌下含硝酸甘油片0.5~1mg,相隔5~10分鐘可重復。
速效救心丸:15~30粒吞服。
鎮(zhèn)靜藥:安定片,2.5~5mg口服。
心痛定:心絞痛發(fā)作伴高血壓(BP≥160~180/100~110mmHg),5~10mg舌下含服或嚼碎服用。
阿司匹林:急性心肌梗死,300mg嚼服。
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給予負荷量300mg嚼服。
美托洛爾:治療高血壓、心絞痛、心律失常時,一般25~50mg/次。
阿托伐他汀鈣片:急性心梗時40mg口服。
急救的藥物應該什么時候使用?正確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速效救心丸:冠心病患者出現(xiàn)胸悶、心前區(qū)不適、左肩酸沉等先兆癥狀時,即應迅速含服速效救心丸,切不可等典型的心絞痛發(fā)作后再含服。開始劑量宜小,一般4粒,含服后5分鐘起效。藥效產生時,舌下應有苦辣味和清心透涼感。如果10分鐘后不緩解,可酌情再服用4-6粒,如連用2-3次仍不能奏效,應立即去醫(yī)院救治。對于速效救心丸的使用,應根據(jù)病情而定,切不可盲目多吃、濫吃。作為應急藥物,速效救心丸在急性疼痛時偶爾服用一下,可以緩解疼痛,為來不及就醫(yī)的患者提供一些保護。但千萬不能因為一次服用沒有效果而繼續(xù)多次服用,否則可能因錯誤用藥,耽誤治療時機。速效救心丸有一定的降壓效果,對于低血壓的人,應該慎服。低血壓患者用藥后,可能出現(xiàn)眩暈等,加重低血壓病情。
硝酸甘油:一次用0.5-1 mg舌下含服。每5~10分鐘可重復1片,直至疼痛緩解。如果15~30分鐘內總量達3片后疼痛持續(xù)存在,應立即就醫(yī)。在活動或大便之前5-10分鐘預防性使用,可避免誘發(fā)心絞痛。
復方丹參滴丸:用于冠心病的急救,舌下含服,起效、吸收快,3分鐘便可迅速緩解心絞痛。
心腦急救藥物應該如何進行保存?
速效救心丸 密封,并置陰涼干燥處保存。
復方丹參滴丸 密封,在10 ~ 30℃環(huán)境中保存。
硝酸甘油 急救藥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常備藥物,應該用小藥瓶密封裝好隨身攜帶,避免直接放進衣袋,導致體溫促使藥性揮發(fā)。另外家庭備用硝酸甘油應放置冰箱冷藏層,或者室外遮光、陰涼的地方。夏天必須放冰箱4°C保存。這類藥物開封后與空氣長時間接觸易氧化失效,所以應密封保存,在藥物有效期內密封保存良好仍然有效。
【專家介紹】
李自成 教授 心血管內科主任 廣東省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介入性心臟病學會理事,廣東省醫(yī)學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委員,廣東省優(yōu)生優(yōu)育學會委員。擔任《實用醫(yī)學雜志》編委,《中國循環(huán)雜志》、《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暨南大學學報》、《廣東醫(yī)學》特約審稿人。
擅長 各種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特別是難治性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和冠心病的診斷與治療,包括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冠心病、腎血管性高血壓和先天性心臟病等心血管病的心導管介入診斷與治療。有獨立從事心臟起搏術、心臟電生理與射頻消融術、二尖瓣球囊成形術、冠脈造影、PTCA、冠脈內支架術和腎動脈內支架術等心導管診療術2000余例的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