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中有這樣一組 鏡頭大家并不陌生:主人公突然倒下,醫(yī)護人員迅速用兩個大電極板按在患者胸部進行電擊,幾次電擊后本已成為一條直線的心電圖又重新有節(jié)奏地跳動起來。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患者恐怕沒那么幸運,往往會失去最佳搶救時機。
上面描述的就是典型的心臟性猝死的搶救過程。顧名思義,心臟性猝死這個名字就足以顯示其危害,發(fā)病突然且后果很嚴重。張澍教授說,心臟性猝死是心臟驟停的后果,心臟驟停88%由心室顫動等惡性心律失常導致,而心臟驟;颊咴诒凰瓦_醫(yī)院或接受其他緊急救助之前95%已死亡。
事實上,心臟驟;颊哌h比人們想象得多。在美國心臟驟停已成為首位死亡原因,每兩分鐘就有一人死于心臟驟停,每年奪走25萬人的生命,遠遠超過每年死于乳癌、肺癌、中風和艾滋病的總和。在我國,每年約54萬名患者發(fā)生心臟性猝死。
高危人群,可以提前被找到
心室顫動,簡稱室顫,發(fā)病時患者心室顫動的頻率可達每分鐘 250~600次,而正常情況下心室應該每分鐘收縮60~100次,并隨著每次有力的收縮將足量的血液泵到全身。當室顫發(fā)生時,由于頻率過快,心室收縮的幅度非常有限,幾乎無法將血液泵出心臟,因而在幾分鐘之內如果無法得到糾正,患者就會死亡。
心臟性猝死如此可怕,難道我們就只能等著它突然發(fā)生,然后造成悲劇嗎?不是的。張澍教授說,心臟驟停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表面上看會發(fā)生在健康人中間,然而大多數死亡人群都曾患有心臟疾病,通常只是沒有意識到而已。因心臟驟停而死亡的患者中,75%曾患有心肌梗死,85%患有冠心病。因此,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低下,以及曾經有過心梗和猝死的幸存患者,就需要格外警惕心臟性猝死。
另外,隨著年齡的增加,發(fā)生心臟性猝死的幾率也會增加。在醫(yī)院外發(fā)生心臟原因死亡的比例從0—4歲的5.8%,增加到85歲以上的61%。
具體來說,心臟性猝死的常見危險因素包括以下幾條: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超重、吸煙、營養(yǎng)不良(同心臟疾病危險因素)。
▲冠狀動脈疾病或者已有心肌缺血事件,不明原因的心率或節(jié)律異常。
▲頻發(fā)短陣心動過速,即使是在休息時,也會出現不明原因的眩暈、較低的射血分數(測量心臟每一次跳動血液排出量的指標)。
▲射血分數低于40%,合并室性心動過速;或者射血分數低于30%,即使未發(fā)生過非持續(xù)性室速。
由于心臟驟停常發(fā)生于表面健康的人,很難發(fā)現誰正處在危險之中,因此了解上述心臟驟停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并加以預防,是預防心臟性猝死的最好方法。如果出現這些癥狀,應該去找醫(yī)生做心臟檢查,從而明確你是否正處在心臟驟停的危險之中。
防微杜漸,遠離心臟性猝死
盡管很多醫(yī)學工作者都在努力幫助人們遠離心臟性猝死,然而殘酷的事實卻是僅有1%的心臟驟;颊呖梢运览锾由。
有研究表明,從心臟驟停到除顫的時間與存活率呈負相關,如果3分鐘內得到除顫,存活率可達74%,3分鐘后存活率下降至49%。根據臨床調查,心臟性猝死70%發(fā)生在醫(yī)院外,這類心律失常自行轉復的可能性甚小,畢竟在發(fā)病后短短的幾分鐘內找到可用的除顫器又恰巧遇到有急救知識的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劇情里那種皆大歡喜的結局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為此,人們嘗試了多種方法提高這種概率。
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許多城市已經給警察配備了便攜式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在機場、車站以及百貨商場等公共場所也安放了AED。這種設備價格便宜且方便使用,通過對警察、高危人群家屬和其他公眾進行系統(tǒng)培訓后,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隨時變身為白衣天使,挽救心臟驟;颊叩纳。
在我國,有些機場已率先安裝了AED,當我們偶爾路過的時候也許應該在那些掛在墻上的橘黃色小盒子前停留一下,讀讀它的使用說明,說不定哪天就可以派上用場。
另一種針對性更強的設備就是植入式心臟除顫器(ICD)。對于那些處在高危因素之中的患者,它被認為是預防心臟驟停最有效的治療。
ICD和兩個火柴盒大小相仿,植入皮下,持續(xù)監(jiān)護患者的心臟,當鑒別出發(fā)生了室顫或室速時,ICD可自動釋放有效的電擊治療。據介紹,目前美國每年有20萬名患者接受ICD植入手術,而ICD本身的功能也在不斷完善。新一代ICD能根據病人心臟的傳導狀況自動調整起搏模式,使心臟的跳動盡可能接近正常。
“高危病人植入ICD,就像安裝了安全囊的汽車,不需要工作時,它會安安靜靜地‘服侍’著這位病人,一旦出現意外,它就像車的安全囊,立即工作,讓驟停的心臟重新跳動。”張澍教授說,去年全國心臟性猝死患者植入心臟起搏器及ICD等數量達5萬臺,比前一年增加近30%,可見公眾及患者對心律失常疾病的認知度在逐漸提高。如此,應有越來越多的心臟驟;颊邔⑥D危為安。
- 上一篇:氣溫低于10度易發(fā)心臟病
- 下一篇:心臟病的征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