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治療高血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藥物治療。但在中醫(yī)里,是可以通過按摩穴位來降血壓的,一起來看看吧。
1、風池穴
經(jīng)屬:足少陽膽經(jīng)。
位置:頸部兩條大筋外緣的陷窩中,即發(fā)跡的凹陷處,與耳垂齊平。
使用方法:用兩手拇指抵住風池,其余四指分開包住頭來支撐,左右同時按壓。
指壓治療高血壓的穴位風池穴,可明顯改善頸腦部的血液和氧氣的供應。
2、內(nèi)關穴
經(jīng)屬:手厥陰心包經(jīng)。
位鬢:從手腕根部向上三橫指,位于兩根筋之間的凹陷處。
使用方法:用食指和拇指夾住手腕,配合調整呼吸,效果較好。
治療高血壓的穴位內(nèi)關穴能治療各種心血管病變,心率失常、心絞痛、高血壓等。
3、曲池穴
經(jīng)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
位置:肘關節(jié)彎曲成直角,肘關節(jié)外側橫紋頭,即靠近拇指側的皺紋處。
使用方法:手肘彎曲成直角.用另一手的拇指按壓,其余四指抓住手臂。
按壓治療高血壓的穴位曲池穴,能起到退熱、降壓的功效。
4、天柱穴
經(jīng)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
位置:后頸部,兩條粗大肌肉外緣凹陷內(nèi)。
使用方法:低頭,兩手拇指分別按同側穴位。
此穴對高血壓患者具有疏經(jīng)祛風、瀉熱開竅、寧神止痛的功效。
5、人迎穴
經(jīng)屬:足陽明胃經(jīng)。
位置:在頸總動脈的后方.胸鎖乳突肌前緣,喉節(jié)旁開1.5寸處。
使用方法:用雙手中指和食指的指腹同時按壓左右兩側的入迎穴。
此治療高血壓的穴位對血壓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血壓高者可使血壓降低,血壓低者能讓血壓增高。
6、涌泉穴
經(jīng)屬:足少陰腎經(jīng)。
位置:足底第二趾及第三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
使用方法:把右腿放在左腿上,右手扶住腳背,左右按揉此治療高血壓的穴位。
中醫(yī)降血壓藥方
1、益氣養(yǎng)血,升降陰陽
自制八物降壓湯
黃芪15-30g,黨參12-15g,黃精9-12g,葛根15-30g,五味子3-6g,當歸9-12g,何首烏15-30g,玄參12-15g。
本方適用于頭暈乏力,目澀耳鳴,四肢麻木,大便干,小便頻,或口干少津,脈象浮弦或稍數(shù)。這類患者或兼有糖尿病,血壓多數(shù)收縮壓偏高,脈壓增大,一日內(nèi)血壓波動較大,夏季血壓高于冬季。也有的患者,血壓較高,而頭痛、眩暈等高血壓的癥狀并不明顯。
若少寐多夢、心悸心煩、血壓波動較大者,加炒酸棗仁15-30g、夜交藤30g;頭痛明顯、血壓波動不大、收縮壓與舒張壓均增高,或伴有胸悶、胸痛、冠心病心絞痛者,去何首烏、玄參,加丹參、生山楂、瓜蔞各15-30g。
2、平補陰陽,化生腎氣
濟生腎氣丸作湯劑
熟地黃9-15g,山茱萸6-9g,山藥9-15g,澤瀉9-15g,丹皮6-12g,肉桂3-6g,炮附子6-9g,車前子9-15g,牛膝9-12g。
本方適用于年齡較大、高血壓時間較長者;颊叨啾憩F(xiàn)為頭暈,耳鳴耳聾,心悸健忘,身倦神疲,少寐或嗜睡,下肢浮腫,大便難,小便頻或不利,既不耐寒又不耐熱,而且在用藥時稍偏于陰,則出現(xiàn)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稍偏于陽,則出現(xiàn)口干咽燥、大便秘結等。這類病人可兼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多數(shù)人收縮壓與舒張壓均高,或收縮壓明顯增高而舒張壓較低。亦有的患者血壓很高,但無自覺癥狀,用西藥降壓后反而出現(xiàn)眩暈、乏力、周身不適的感覺,這些現(xiàn)象都是使用濟生腎氣丸很好的指征。(參考網(wǎng)站:39健康網(wǎng))
- 上一篇:高血壓患者穩(wěn)住血壓謹記四大原則
- 下一篇:高血壓如何降壓 七個妙方來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