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治療旨在延緩病變進展,同時治療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減輕或消除冠狀動脈的結構和功能性狹窄或阻塞,改善冠狀動脈的供血和減輕心肌的耗氧,糾正心肌血氧供需失衡。
目前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再灌注治療和運動治療。再灌注治療又包括溶栓治療、介入治療(PCI)和外科手術治療(冠脈搭橋手術,CABG)三種。。此外,還應包括綜合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防治缺血所導致的心臟機械功能障礙和嚴重心電活動紊亂以及保持全身和冠狀循環(huán)局部的良好血液流變學狀態(tài)等。臨床應用時應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具體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主要是指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在醫(yī)師的指導下單用或者聯(lián)合應用藥物進行治療。 是冠心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即使選擇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的患者,也需要同時接受藥物治療以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改善預后和治療不完全血運重建后的殘余缺血。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改善冠狀動脈的供血和減輕心肌的耗氧。主要包括抗血栓治療、抗缺血治療、延緩冠狀動脈血管病變進展或逆轉病變治療、改善心功能和防治其它缺血相關并發(fā)癥治療等。
常用的治療冠心病的藥物有:阿司匹林、ADP受體拮抗劑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等血小板抑制劑;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維生素K拮抗劑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劑等抗凝藥物;尿激酶、鏈激酶和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等溶栓藥物;硝酸酯制劑、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等抗缺血藥物;他汀類調脂藥物以及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
心絞痛發(fā)作時應立即服用硝酸甘油1片(每片0.3~0.5毫克)嚼碎后舌下含服,1至2分鐘后心絞痛即可緩解,如5分鐘后疼痛仍無緩解可再含服1片。 或者可服用心痛定:可治療和預防心絞痛發(fā)作、抗心律失常作用。用法為每次1至2片,每日3次癥狀減輕后改為1片。
再灌注治療: 即采取辦法使閉塞的冠狀動脈再通,恢復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縮小梗死面積,從而改善血液動力學,恢復心臟的血液供應。
溶拴治療:是通過靜脈滴注溶栓藥物,使血栓溶解,達到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的目的。此方法主要適用于起病12小時內,費用低于介入治療,但血管再通率稍低,存在一定的出血危險
介入治療: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指在影象系統(tǒng)的支持下,借助相關器械和材料,應用導管介入技術,消除或減輕自體冠狀動脈或橋血管的狹窄或堵塞,重建心臟血運,改善心肌供血的一組經(jīng)皮介入治療技術,包括冠狀動脈內球囊擴張、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冠脈斑塊旋切、斑塊旋磨、血栓抽吸、冠狀動脈激光成形等。目前PCI主要涉及冠狀動脈內球囊擴張和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其它介入技術很少應用。近來血栓抽吸技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受到廣泛關注,已經(jīng)展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介入治療的適應癥不斷拓寬,手術風險和并發(fā)癥逐漸減少,操作成功率和安全性不斷提高,并因其創(chuàng)傷小、療效確切可靠成為了冠心病治療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又稱冠脈搭橋術,CABG):應用取材于自身的血管,繞過冠狀動脈的狹窄部位,在主動脈和冠狀動脈阻塞部位的遠段之間建立起一條血運通道。該技術自開創(chuàng)后在全世界迅速推廣并不斷得以改進,成為當前冠心病外科治療的基本術式。CABG是血運重建的重要方式之一,療效可靠,對于嚴重的多支、多處和彌漫性病變以及重要血管的分叉等復雜病變具有血運重建更完全的優(yōu)點,但是CABG手術創(chuàng)傷大,單次醫(yī)療費用相對較高,年老體弱和重要臟器功能嚴重受損的高危病人手術風險高。
運動治療:按照現(xiàn)代醫(yī)療理念,體育鍛煉是冠心病綜合治療的組成部分,有助于減少心肌梗死的發(fā)生和死亡率;颊呖蛇M行低中等強度的步行、慢跑、太極拳等有氧鍛煉,心率一般控制在130次/分以內。在運動量上,一定要嚴格掌握適度的原則,并且注意根據(jù)病情變化,及時調整。 但在心絞痛發(fā)作和心肌梗死病灶尚未修復時期盡量不要運動。老年醫(yī)學研究者提出,清晨3—8時之間是老年心臟病的危險期,此時血壓最高,易中風猝死。如果此時進行不恰當?shù)腻憻,特別容易發(fā)生意外。因此,建議在上午10時左右或者下午3時左右鍛煉最好。每次外出鍛煉時,應隨身攜帶保健盒(急救盒)。
心臟移植:冠心病發(fā)展至晚期,經(jīng)藥物治療無效;外科手術或介入治療無法矯治、修復、疏導;出現(xiàn)頑固的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反復發(fā)作,危及生命,估測1年內死亡風險極高,均應及早施行心臟移植。其他臟器功能基本正常,則可保證或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認為:“心主血,肺主氣”、 “心肺同源”,強調心肺關系密切、復雜交錯。心臟本身耗氧占整個人體的20%左右,若肺部出現(xiàn)病變,最先缺氧的就是心臟。如果長期輕度缺氧,會使心肌收縮增強,心率加快引發(fā)冠心病,嚴重缺氧時血壓、心率均下降,導致心肌壞死,心力主衰竭,甚至心臟驟停。
因此有醫(yī)學家提出,肺部給藥是治療心臟病的最好途徑。血液經(jīng)右心室壓出,都會進入肺動脈送至肺泡,然后通過肺部呼吸,在肺部壓力下進入心臟,如果此時通過呼吸使有效藥物成份由鼻腔進入肺部,就會經(jīng)由透析作用溶進血液,10秒左右到達左心房,被心肌細胞吸引,快速治療心臟病,溶解冠狀動脈上的粥樣硬化斑塊?梢哉f,通過呼吸學進行肺部給藥治心臟,是快速消除癥狀,根治心臟病的一條捷徑,像心臟病人身上常備救心盒,通過鼻子一聞達到救命的目的,就是典型呼吸給藥方式。通過肺動力帶動心動力,可達到救心,護心的目的,甚至能夠防止心梗意外猝死的發(fā)生;颊咝呐K病發(fā)作時,可能心臟與肺都已停止工作,這時可以通過啟動肺動力來恢復心動力,比如心肺復蘇術,邊按壓胸口,一邊進行人工呼吸,就通過恢復病人呼吸,通過肺部的舒張壓、收縮壓,以肺動力帶動心動力的典型治療方法。
從經(jīng)絡角度,中醫(yī)學認為:人體經(jīng)絡內聯(lián)臟腑,外絡肢節(jié)。冠心病患者在手少陰心經(jīng)、手厥陰心包經(jīng)的循經(jīng)穴位,以前胸部的膻中穴,背部的心俞穴,均有較為敏感的壓痛點,按摩這些穴位,能起到疏通氣血,強心止痛的效果。特別是重按內關穴對于緩解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的危急狀態(tài),及時救治病人有重要意義。因此中醫(yī)學提出了針灸和按摩等治療方法,經(jīng)臨床驗證也不失為有效的治療方法。
現(xiàn)將治療冠心病的有效穴位和按摩手法簡介如下:
。1)點按內關穴。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jīng)之合穴,手厥陰心包經(jīng)起于胸中,旁絡三焦,其經(jīng)絡循行路線起于乳旁,外走上臂內側,下行至中指指端。中醫(yī)學認為,心經(jīng)為本經(jīng),心包絡經(jīng)則與心經(jīng)互相聯(lián)絡,心臟有邪,心包絡直受其過,若心臟有病,可以反映于心包絡經(jīng),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絡經(jīng)的重要合穴,所以能治冠心病等心臟病。當心絞痛、心律失常發(fā)作時,用力不停點按內關穴,每次3分鐘,間歇1分鐘,能迅速止痛或調整心律。
(2)揉靈道穴,靈道為手少陰心經(jīng)的經(jīng)穴,位于小指內側腕關節(jié)上1寸(指中醫(yī)的同身寸法)處。有人發(fā)現(xiàn),約91%的冠心病患者,左側靈道穴有明顯的壓痛。冠心病犯病時,可用拇指先輕揉靈道穴1分鐘,然后重壓按摩2分鐘,最后輕揉1分鐘,每天上下午各揉1次,10天為一療程,間歇2~3天,可進行下一療程。經(jīng)觀察,揉按治療后心絞痛癥狀明顯減輕,心電圖亦有改善。
。3)選穴膻中或背部兩側膀胱經(jīng)之肺俞、心俞、厥陰俞等穴,用拇指作按揉法,腕推法,一指禪點按法,每次15分鐘,每天1次,15次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停服強心藥及其他藥物?蓪π赝葱募、氣短乏力、陣發(fā)性呼吸困難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上一篇:冠心病的主要常識有哪些
- 下一篇:預防冠心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