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患者因為治病心切,未經(jīng)過專業(yè)診斷,憑主觀愿望自行買藥,或者到不正規(guī)的醫(yī)療機構就診,反而產(chǎn)生了副作用甚至后遺癥,加大了康復難度。蔣雁教授特別提醒:肝病患者心態(tài)一定要正確,用科學的方法治療疾病,建立正確的乙肝治療模式意義重大!
那么,怎樣才能稱為科學的正確的乙肝治療呢?蔣雁教授說道:治療肝病,打破病毒免疫耐受是關鍵。過去,肝病難治,就是因為無法打破肝炎病毒免疫耐受,因此無法徹底清除病毒。
作為“2009亞太肝病診療新成果山東峰會”的重點推廣技術——DC生物免疫療法,能夠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細胞,作用于肝炎病毒,使其免疫耐受狀態(tài)被打破,快速有效地抑制、清除病毒,達到治療目的。經(jīng)全國多家權威中心研究結果顯示,DC生物免疫技術治療慢性HBV病毒感染者的總有效率為98%。使45.6%的病人大三陽轉變小三陽,部分病人表面抗原轉陰,奪得治療冠軍,有效率優(yōu)于長效干擾素治療結果的報告。
病毒中高水平復制者,配合治療前和治療期間抗病毒藥物的應用,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取得HBVDNA、HBeAg陰轉的“雙奪標”!更可靠的使抗病毒藥物有了停藥指標,縮短長期服藥的困擾和耐藥性產(chǎn)生。其有效率及治愈率之高是前所未有的。隨著療程延長,療效進一步提高,生物免疫實驗方法的不斷改進,其治療慢性HBV病毒感染者的治愈率將會進一步提高。
治療乙肝就像選擇道路。在這一過程中,患者對乙肝治療效果的預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沒有建立起科學預期,常會選擇錯誤的治療目標,或走上錯誤的治療方向,或半途而廢。這些錯誤都將使治療“誤入歧途”,無法取得良好效果。反之,如果患者對乙肝治療有科學的預期,選擇正確的治療目標和方向,以及依從性好并能完成整個療程,那么他們的腳下就是一條“康復之路”。
慢性乙肝治療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蔣雁教授以競技比賽的金銀銅牌來比喻乙肝的治療效果:慢性乙肝患者如能實現(xiàn)乙肝表面抗原轉換,就是最好的結果,這相當于運動員贏得了金牌;如實現(xiàn)e抗原的血清學轉換,相當于獲得了銀牌;如使乙肝病毒的DNA水平(HBVDNA)降低到不可檢測水平(轉陰),則相當于得了銅牌。所以說,“一味追求乙肝表面抗原轉換,對大多數(shù)患者來說并不現(xiàn)實,這就好像只有極少數(shù)運動員才能拿到金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