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標手中醫(yī)治療方法
中醫(yī)治療 去除外固定后可用八仙逍遙湯熏洗患手。
中藥 1.內服藥:舒筋活絡為主,可用大活絡丸。
2.外用藥:可貼寶珍膏或萬應膏。
針灸 取陽溪、外關、合谷、勞宮等穴,得氣后留針15分鐘,隔日1次,也可根據病情減少或增加。
推拿按摩 若為扭挫傷或勞損引起本病,可用手法治療,以舒筋活絡、舒通氣血。術者可用拇、食指腹或指尖按壓,按摩患者外關、陽溪、魚際、合谷、勞宮及痛點等穴,然后將患手在輕度拔伸下緩緩旋轉,屈伸腕關節(jié)。而后依次拔伸1、2、3、4指,以能發(fā)生彈響為佳。
鼠標手西醫(y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非手術治療 對患病早期、癥狀較輕者,可用小夾板等固定腕關節(jié)于中立位1~2周,多數患者有效果。另外,可采用腕管內皮質類固醇激素封閉治療。通常用曲安奈德(曲安西龍、確炎舒松A)0.5g加2%利多卡因1ml局部封閉,每周1次,用3~4周。封閉方法為:在遠側腕橫紋緊靠掌長肌腱(如掌長肌腱缺如就在環(huán)指的延長線)尺側進針,針尖指向中指,針管與皮膚成30°角,緩緩進入腕管約2.5cm。如果引起感覺異常,則需退出針頭重新定位。有人調查,封閉3次后,81%的患者有緩解,持續(xù)1天至40個月不等,但通常2~4個月后復發(fā)。如果第一次封閉后無效,則不能再次封閉。還有人發(fā)現,局部封閉的效果和手術療效密切相關,局部封閉效果好則手術治療的效果必然好。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患有類風濕關節(jié)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則必須首先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2.手術治療 對癥狀嚴重、保守治療2個月無效者應及早手術治療。通常行腕橫韌帶切開腕管減壓術。手術切口一般采用小魚際橈側緣凸向尺側的弧形切口,并向腕上延長,這樣可以避免損傷正中神經掌皮支。將掌長肌腱及橈側腕屈肌肌腱分別向兩側牽開后即可暴露正中神經及腕橫韌帶,沿正中神經的尺側由近及遠切開腕橫韌帶,以免損傷正中神經回返支,因為有約23%的人正中神經回返支穿過腕橫韌帶至大魚際。▓D3)。切開腕橫韌帶后,探查腕管內的情況,如正中神經與周圍的肌腱滑囊粘連,則小心松解,如腕管內有新生物則手術摘除。腕橫韌帶切開后不需重建,止血徹底后縫合傷口。術后短臂石膏固定手于伸腕位7~9天,以免屈肌腱疝出,然后去掉石膏開始主動活動。
有人建議腕管切開后再在顯微鏡下行正中神經束組間松解術。但神經束組間分離可引起神經纖維撕斷,術后神經內部或周圍大量瘢痕形成,并可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yǎng)不良。還有人研究發(fā)現,單純腕管切開和腕管切開加神經內松解兩者的療效并無顯著性差異,因而神經內松解無多大意義,現很少應用。
關節(jié)鏡腕管切開減壓術:這一新技術近年來才開始應用,應用關節(jié)鏡進行腕管切開減壓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受到患者的歡迎。有人做過調查,其療效和手術腕橫韌帶切開無明顯不同,但關節(jié)鏡腕管切開減壓有正中神經或掌淺弓切斷、血腫、腕部尺神經刺激等并發(fā)癥,應注意避免。
(二)預后
經治療后,預后較好。
- 上一篇:鼠標手有哪些癥狀?
- 下一篇:痔瘡和肛裂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