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是母體傳播,又稱“垂直傳播”,這種傳播方式是通過胎盤、分娩過程及產(chǎn)后哺乳等途徑將病毒傳染給胎兒或嬰兒。因此,感染了艾滋病的婦女一旦懷孕,將給她的孩子構成災難性的威脅。有資料證明:這些婦女所生的嬰兒中,約1/3出生時已經(jīng)攜帶有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兒童獨具的特點是:①多發(fā)生于學齡前兒童。②其出生時的體重低于2500克。③臨床特點是大多數(shù)病兒伴有慢性間質性肺炎、肝脾腫大和發(fā)育障礙,半數(shù)病兒伴有彌散性淋巴結腫大和反復腹瀉,1/3的病兒伴有血小板減少,部分病兒有濕疹樣皮疹、反復發(fā)作的中耳炎等。因免疫功能缺陷,易并發(fā)嚴重的細菌感染。這些病兒在今后成長過程中,不僅可能在一段時間后發(fā)展為艾滋病而夭折;同時,由于他(她)攜帶艾滋病病毒而成為重要的傳染源。
來自國內外的艾滋病研究專家在探討兒童艾滋病防治方法時,一致提出:切斷母嬰垂直傳播這條“危險之鏈”,是遏制艾滋病向兒童傳播的有效方法。
據(jù)介紹,母嬰垂直傳播的感染率,約三分之二是在母親懷孕、分娩過程中被感染,三分之一是在哺乳期被感染。因此,中外專家均認為,及時了解垂直傳播的途徑、危險因素,可以采取預防性干預以減少垂直傳播。
對此,專家具體提出:阻斷垂直傳播的標準,是“藥物治療+產(chǎn)科干預+人工喂養(yǎng)”三步走。
首先,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基礎上,妊娠前鼓勵夫妻雙方檢測艾滋病病毒抗體并進行咨詢,避免孕期無保護性行為及吸毒、吸煙;感染病毒的孕婦,最好及早終止妊娠。其次,醫(yī)生要鼓勵孕婦進行艾滋病病毒檢測,一旦篩查出艾滋病孕婦要建議其服用藥物治療,以降低胎兒宮內感染的風險。
在分娩時,艾滋病孕婦不僅要進行靜脈注射藥物,還要避免人工破膜、使用胎頭吸引器助產(chǎn)等,新生兒同時服用藥物。分娩后,嬰兒要盡量人工喂養(yǎng);如因故不能人工喂養(yǎng),要指導產(chǎn)婦正確哺乳,以免嬰兒咬破奶頭而增加感染機會。
- 上一篇:艾滋病高危人群,女性易感染
- 下一篇:艾滋病具有哪些特異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