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香港的彩虹中國創(chuàng)辦人、公開同志身份的艾滋病感染者張錦雄做客海大,為同學們帶來一場關(guān)于艾滋病知識的講座,分享了自己與艾共生19年的冷暖人生。
艾的路上與愛同行
“沒想過可以活到今天。當年高中畢業(yè)出來社會打工半年才20歲的我,確診HIV陽性,明年就40歲了。”張錦雄時常會想,如果當初想得太多而沒有把病情告訴家人、朋友,一個人去面對會如何?抑或是當年被他們疏遠和冷漠,自己又能走多遠?談起感染艾滋病19年的人生路程,他說:“或許,是我的一丁點勇氣和真誠感動了他們,更可能是,他們給我的支持和鼓勵,讓我能夠堅強地活下來。”
“沒有愛,有再好的藥都沒用”。在張錦雄眼中,向最愛的人坦白讓自己獲得了巨大的支持。這種支持能夠轉(zhuǎn)化為面對現(xiàn)實的勇氣,從此再不是一個人面對,而是與愛同行。
生命可以影響生命
談起最近幾年跟別人分享自己對抗艾滋的故事,他認為生命之間是可以相互影響的。“每個人都有人性軟弱幽暗的一面”,張錦雄回憶起當年因失戀而消極怠病的事,放棄吃藥3個月,免疫力大幅下降。之后,在世界艾滋病日的燭光晚會上,他看到著名舞蹈家王廷琳以《漣漪》為背景跳的現(xiàn)代舞,意外地從中找到能量,并重新振作了起來。
羨慕不如活出自己
對抗艾滋的經(jīng)歷令張錦雄明白生命的意義,也讓他在自由的人生路上堅定地走下去。“人死后,什么都帶不走”,因為確診之時有效的抗艾療法還未出臺,對生命不可預知的張錦雄意識到追求虛無的東西毫無意義。他也曾試過找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日復一日地過日子,但最終覺得追尋理想、助人為樂、過自由自在的簡樸生活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更多。
張錦雄認為,歧視比艾滋更可怕。他說:“我立志有生之年足跡走遍全中國,到處宣講平等,倡導反歧視,為草根組織做培訓,服務弱勢群體,推動社會發(fā)展。”
本次講座由青島彩虹志愿服務中心主辦。該中心是正規(guī)專業(yè)的防艾非盈利性社會公益組織,工作內(nèi)容包括為受艾滋病影響的人群提供支持服務及開展學生健康教育等。
- 上一篇:世界上首例治愈艾滋病患者
- 下一篇:無私艾滋病女友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