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惡性腫瘤
1、淋巴瘤:常有持續(xù)發(fā)熱,全身淋巴結(jié)腫大,診斷亦要靠活檢送病理。
2、非霍奇金淋巴瘤:發(fā)生于淋巴細胞,艾滋病毒感染后患此癌癥的風險增高。
3、卡波濟肉瘤:可在皮膚或黏膜上包括肺和食道胃腸均可見,診斷需靠活檢做病理檢查。
二、病毒性感染
可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單純皰疹病毒(HSV)、帶狀皰疹病毒(HZV)、巨細胞病毒(CMV)和EB病毒等感染。
1、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和丙肝。
2、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明顯增加婦女得宮頸癌的風險。
3、進行性多灶性白質(zhì)腦病:腦部感染性疾病。癥狀有:言語困難,身體的某一側(cè)出現(xiàn)虛弱,視力喪失,上下肢的麻木感等。
4、巨細胞病毒感染:破壞眼睛(可能致盲)、消化系統(tǒng)、肺或其他器官。根據(jù)血清學調(diào)查表明,巨細胞病毒廣泛存在,多數(shù)巨細胞病毒感染者無癥狀,但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糞便、眼淚、乳汁和精液中遷延排出病毒。并可經(jīng)輸血、母親胎盤、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傳播。艾滋病伴巨細胞病毒感染時,常表現(xiàn)為肝炎、巨細胞病毒肺炎、巨細胞病毒性視網(wǎng)膜炎、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皮疹等。確診巨細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檢或尸解標本中找到包涵體或分離出病毒。根據(jù)Guarda等對13例艾滋病人尸解的研究,最常見的診斷是巨細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濟氏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細胞病毒感染均為播散性,并且經(jīng)常影響兩個或多個器官。
5、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導致生殖器皰疹。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和性接觸,也可經(jīng)飛沫傳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報皮膚侵入人體。孕婦在分娩時亦可傳給嬰兒。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膚粘膜損害、累及口周、外陰、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氣管及腸道粘膜等,以唇緣、口角的單純皰疹最常見,其損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皰,基底稍紅,水皰被擦破后可形成潰瘍,其潰瘍特點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繼發(fā)感染,癥狀多較嚴重,病程持續(xù)時間長,病損部位可培養(yǎng)出單純皰疹病毒,活檢可查到典型的包涵體。
6、EB病毒:該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檢測到EB病毒抗體,EB病毒可致原發(fā)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伴溶血性貧血、淋巴結(jié)腫大、全身斑疹,T細胞減少等。
三、常見營養(yǎng)不良
由于發(fā)熱、腹瀉各種感染或腫瘤消耗過多,而患者又食欲減退,時間長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甚至于惡液質(zhì)。
- 上一篇:艾滋病準媽媽如何生育健康寶寶
- 下一篇:患上艾滋病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