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粒腫是眼瞼上的急性化膿性炎癥,最常見的是葡萄球面感染引起的。團部位不同有內(nèi)外兩種:在睫毛囊周圍的皮脂腺感染的,叫外麥粒腫;其瞼板腺感染的叫內(nèi)麥粒腫。俗稱“眼瘁”、“偷針眼”,實是眼吩上生的瘡瘍。
祖國醫(yī)學認為:由于脾胃氣血不和、營衛(wèi)失調(diào)、外感濕熱、引動內(nèi)毒,相煎生膿。總宜清熱解毒,以五味消遠飲(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地丁、天葵子)為土方。風盛者脈浮、浮數(shù)、浮緊、苔白,加薄荷、荊芥;熱盛者,脈數(shù)、洪、滑、苔白尖紅、紅、黃厚,加黃連、黃芩、大青葉等;大便干結(jié)者,加玄明粉、大黃、枳殼實;小便亦濕者,加車前草、生梔子、龍膽草、木通等;邪入血分,加鮮生地、丹皮、紫草;毒厲者。加梅花點舌丹解毒消腫。慣發(fā)氣不調(diào)者,加青皮、陳皮、木香等。
外治;熱敷(蒲公英、薄荷);外敷芙蓉膏、生地膏、黃連膏等。
案一
黃x x 女3歲
分析:稚兒純陽純陰之體、肌瘦、脈細緊,治療清解為先。
方:千里光9克 甸伏堇9克 蟬衣6克 生甘草9克 金銀花9克 雞血屯9克
另外敷黃連膏。
1月23日,瘍腫消、納尚少。上方加焦查內(nèi)l5克 炒麥納15克 炒谷芽15克
2月1日,納增,腫消在于杜生,健脾清胃: 生蒼木6克 綠豆衣6克 金銀花6克 連翹6克 炒芥麥芽各15先 焦查肉9克 生甘草6克
。ò矗;熱毒之瘡瘍、清之、消之。“有人識得千里光,令家一世不生瘡”。
案二
工×× 女25歲
雙眼慣發(fā)麥粒腫,脈細緊,苔白,月經(jīng)頻前前,疏調(diào)消腫
方: 玉桔梗:3克 蒲公共l5克 青皮6克 香白芷3克麩炒枳殼6克 益母草15克 生地30克
連續(xù)服藥一周疏調(diào)消腫、連續(xù)圖治:麩炒枳殼6克 蒲公英15克 細生地30克 醋炒香附6克 香白芷:3克 牡丹皮9克
連續(xù)服藥一月,月經(jīng)正常,全愈。
。ò矗赫{(diào)經(jīng)清消治慣發(fā)。
案三
何×× 女39歲
八年前產(chǎn)后二眼發(fā)生眼癉,左右接踵舉發(fā),癉色紅滯,膿成褐色漿水,脈細,苔兩邊青,月經(jīng)不調(diào),情懷不暢。
方 清炙北柴胡12克 香白芷:3克 炒薄荷:3克 茯苓15克 酒炒黃芩12克 蒲公英15克 酒炒當歸l2克 麩炒枳殼6克 生甘草9克 酒炒黑桅9克
一周后服藥,漿毒漸少,清肝實牌:上方加小青皮6克 生麥芽15克
2日后,瘡瘍已消,續(xù)治為要:醋炒香附6克 酒炒黃芩15克 生麥芽15克 茯苓15克 帶梗紫蘇3克 酒炒黑梔9克 炒薄荷3克 甘草9克 清炙柴胡9克 土炒白術15克 生棉芪9克
照此治則,服至一月,全愈。
后語
瘡者毒也。麥粒腫、脾胃的熱毒,燔腐成膿。脾胃之精騰結(jié)為肉輪,上下胞瞼是也。脾胃者倉癝之官,下受命門之火,蒸化谷食,上輸谷食之液,以灌溉臟腑,生活之原,本于脾胃,其性喜燥而惡濕。脾為諸陰之首,統(tǒng)攝一身之血,在氣為中氣,在臟為心子,上瞼應之;胃為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轉(zhuǎn)輸旋運、生化無窮,胃氣主命,下瞼應之。脾胃相為表里,主肌肉,最易受濕熱的侵害,過食油膩厚味,極易生瘡瘍,正“高梁之變,足生大疔”也。麥粒腫當然是外感濕熱為主,但須在營衛(wèi)不和、氣血留滯,才能引動內(nèi)毒,結(jié)而成瘡瘍,故曰;氣血留滯生瘡瘍。所以治療在重視清熱解毒的同時,不能忽視清脾健胃、調(diào)和營衛(wèi)、疏通氣血。特別麥粒腫的慣發(fā)者、多發(fā)者,尤要探討脾胃、營衛(wèi)、氣血。
麥粒腫是陽毒,苦寒清熱是正法。蒲公英味苦性平無毒,專入胃經(jīng),清熱解毒善治瘡。不傷胃氣,重用無害;佐用辛溫的白芷,其氣芳香,能通九竅,引蒲公英至頭部眼瞼,清陽明經(jīng)濕熱,共有排膿止痛之功,相得益彰。紅腫而浮為風熱,銀翹合薄荊;紅腫而硬為實熱,黃連黃芩大青葉。治療中,清解不宜過寒,表散不宜過汗,過寒過汗都易使成僵核。稟賦不同,反映不一:慣發(fā)者、多發(fā)者,每為營衛(wèi)失調(diào)、脾胃不佳、月經(jīng)不正,失眠神衰所致,所以健脾養(yǎng)胃、清脾、調(diào)經(jīng)、寧心,常須參用?傊,有熱清熱、有濕理濕、有毒解毒,有滯行氣,血阻化瘀,虛者補之。還須勸吃清淡,有毒忌擠。
- 上一篇:左眼無外直肌導致斜視
- 下一篇:弱視的癥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