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接觸馬桶圈+沾上飛濺物
據(jù)報道,馬桶上存在許多肉眼無法看見的微生物:病毒、細菌、真菌或寄生蟲。
比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糞鏈球菌、白色念珠菌、衣原體、支原體、淋球菌等,感染這些微生物有可能引起SARS、皮膚病、肝病等傳染病,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那么,使用公共馬桶時,在什么情況下有可能感染致病微生物?“無論是身體接觸馬桶圈,還是沾上飛濺物,都有可能感染,前者機會更大。不過,需要同時符合以下條件,才有可能在公共馬桶感染性病和皮膚病。”
專家表示,一是在人流密集的場所,有足夠多的致病微生物數(shù)量;二是馬桶在之前被性病或皮膚病患者使用過,特別是留下血性、膿性或黏液樣分泌物污染馬桶;三是使用者皮膚黏膜出現(xiàn)破損而接觸了這些微生物,加上使用者免疫力低下,就有可能患病。
牙刷、毛巾等應(yīng)遠離馬桶
專家表示,除了使用公共馬桶外,洗桑拿、泡溫泉、洗腳店等人流密集的場所也要提高警惕。他提到,曾接診過患尖銳濕疣和淋病的兩位小孩,他們的家人都沒有性病,但兒童卻被傳染了。因此,在公共場所間接接觸感染性病的隱患是存在的。
使用公共馬桶的注意事項
1、養(yǎng)成便前洗手的習慣,因為微生物可通過手傳染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與馬桶相比,人們更容易從門把手、水龍頭等地方接觸微生物。如雙手接觸了不潔微生物,再去拿紙巾,這種情況也可造成感染。此外,如廁前先沖水,避免之前的使用者的不潔物仍殘留在馬桶中。
2、盡量使用蹲便,不要坐廁
如果條件允許,在使用酒店或賓館馬桶前,可先燒兩盆開水,潑灑在馬桶圈上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的馬桶坐墊,或用紙巾將馬桶圈擦干凈。此外,如廁時注意防止液體飛濺。如果是居家馬桶,應(yīng)定期清潔消毒,每隔1~2天用消毒液刷洗一次。
3、如廁后先蓋上再沖水,避免水霧飛濺而造成污染
除了馬桶,蹲廁也要警惕飛濺物的問題。據(jù)報道,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的研究表明,細菌在沖馬桶后能夠傳播到約0.8米遠的地方。因此,牙刷、毛巾、隱形眼鏡等個人用品應(yīng)放在離馬桶至少0.9米遠的地方,最好擺放在柜子里。
4、如廁后洗手,不要到處亂摸
淋球菌能在外陰或尿道口產(chǎn)生膿性分泌物,如果手部不慎接觸后,用被污染的手搓揉眼睛可以導致淋球菌結(jié)膜炎。因為淋球菌能在黏膜處生長繁殖,眼睛也不例外。
5、不用手直接按沖水按鈕
一般的公共廁所是自動感應(yīng)沖水裝置和腳踏式?jīng)_水開關(guān),但是也有些廁所是需要按沖水按鈕的,不要用手直接接觸按鈕,上面有很多細菌。最好是墊上衛(wèi)生紙在按下沖水。
6、檢查是否有衛(wèi)生紙
高檔的公共廁所都備用衛(wèi)生紙,單頁不能確保每次都有,一定要檢查下抽紙盒內(nèi)是否有紙,中低檔的公共廁所一般都不配備衛(wèi)生紙,自己要提前備足。
7、要記得備足衛(wèi)生紙
這點其實再簡單不過了,但卻最易被人忽視。上廁所前,要檢查廁所內(nèi)的衛(wèi)生紙是否充足,或自備衛(wèi)生紙。
8、盡量使用馬桶紙墊
別小看公共衛(wèi)生間提供的薄薄一層馬桶紙墊,它確實能有效抵御他人留下的有害細菌。要想增強防護效果,您可選擇多墊上幾層馬桶紙墊。如果公共廁所里不提供紙墊,可以用衛(wèi)生紙墊在馬桶上。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如廁時會蹲在馬桶上,這樣是極其不安全的。
9、避免直接用手去沖廁所
除了自動感應(yīng)沖水裝置和腳踏式?jīng)_水開關(guān)之外,其他的沖水開關(guān)都極易使人沾染細菌等,最好避免直接用手去觸動開關(guān),可用衛(wèi)生紙包裹著觸動。
10、坐便器內(nèi)投一張紙防迸濺
如廁最尷尬的莫過于坐便器內(nèi)的水花濺到臀部,不僅不舒服,還存在很嚴重的健康威脅。如廁前可以先在坐便器里投張紙巾,可有效減輕沖力,避免水花濺起。不過衛(wèi)生紙別扔得太多,否則可能導致坐便器堵塞。
- 上一篇:房事前不洗手易染上性。
- 下一篇:女性性病不易察覺 該如何自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