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服散劑:
西洋參 花鹿茸片 靈芝 五倍子 夏天無 孩兒茶 紫河車等。傳統(tǒng)中藥炮制后研細(xì)末,每日服3次,每次1~2克。如吞服粉劑有困難者,可將藥粉裝入膠囊,每膠囊裝0.5克,每次服2~4粒。
中藥外用煎劑:
板藍(lán)根 蛇床子 白鮮皮 紫草 蒼術(shù) 青箱子 海金沙 玄參 防風(fēng) 川椒 桂枝白蔻 蒼耳子 乳香 沒藥。水煎坐浴或濕敷下腹,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鐘。皮膚過敏者忌用。
內(nèi)服煎劑:
金銀花 敗醬草 薏苡仁 雞血藤 連翹 梔子 赤芍 川楝子 牡丹皮 桑寄生 厚樸 紫丹參 香附子 白芷 枳殼 桃仁 元胡 鱉甲 龜板。腎陰虧加熟地 女貞子;氣虛加黨參、黃芪、白術(shù);腰骶痛加川斷、杜仲;心煩易怒加青皮、川棟子;熱重便干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蓮、紅藤、白花蛇舌草;發(fā)熱加柴胡、夏枯草、黃芩;濕重加澤蘭、澤瀉、蒼術(shù)、虎杖;血瘀加蒲黃、五靈脂、莪術(shù)、三棱;有痰加南星、海藻、昆布、牡蠣、荔枝核。以上方劑每日1劑水煎服,30劑為一療程。
- 上一篇:警惕:孕期淋菌性宮頸炎
- 下一篇:如何診治急性淋病性宮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