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常常會不可避免的剩菜剩飯,作為一個勤儉的老年人總想留著下頓吃,但是長期吃剩菜對健康是不利。其中由于吃剩菜剩飯而導致胃腸道疾病發(fā)作的老年人很多,輕則頭暈、心慌,重則嘔吐、腹瀉,有的還會因此而引發(fā)別的疾病。那么老人如何正確處理剩菜呢?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供大家參考。
老人如何正確處理剩菜?
魚肉、蛋類、葷菜宜分裝成一次能吃完的小份,在冷藏室里可以保存2天左右,如果放入冷凍室,可以保存一周以上。每次取出一份,徹底加熱殺菌后食用。葷菜再次加熱時,雖然損失一些B族維生素,但蛋白質和礦物質可完全保留,口味上也沒有明顯變化。
相比而言,蔬菜儲藏中易產(chǎn)生亞硝酸鹽,其中的抗氧化成分和維生素C、葉酸等在儲藏和反復加熱后損失十分嚴重。反復加熱后,蔬菜的顏色變暗,質地軟塌,失去美食感。故而應當盡量一餐吃完。特別是不便加熱的涼拌蔬菜,一定不要剩下。
在葷菜當中,最應先吃完的是水產(chǎn)品,而肉類能保存較長時間。這是因為水產(chǎn)品蛋白質特別容易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水產(chǎn)品也更易污染有害微生物。研究表明,蝦蟹貝類等水產(chǎn)品中常會污染耐低溫的微生物,這些食物烹調通常以鮮嫩為上,加熱時間較短。若加熱不透,未能殺死所有微生物,即便在冰箱中冷藏,也有致病微生物繁殖的風險。
如果剩菜數(shù)量和種類較多,用盤子來儲藏剩菜往往不能有效利用冰箱空間。為了減輕冰箱負擔,合理利用空間,建議提前準備一些容積較小的方形、長方形保鮮盒,把剩菜分類裝進小保鮮盒,然后整齊地排列在冰箱中,這樣可以更好地利用冰箱的空間。裝盒時按照一次能吃完的數(shù)量分裝。每次取一盒剩菜加熱,其余仍然放在冰箱深處冷藏,避免反復加熱、反復剩菜。
老人養(yǎng)生怎么吃?
1、每天一小把堅果
堅果真的是個好東西,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重要來源,而且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鐵、鈣、鎂、鋅、錳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對預防各種慢性疾病都很有幫助,但是不要過量吃,脂肪含量高不好消化。
2、適當增加優(yōu)質蛋白
彌補老年人的“負氮平衡”損失的蛋白質。優(yōu)質蛋白的來源有奶類、豆制品、動物瘦肉、蛋類等,這些食物都有經(jīng)常吃,喝牛奶肚子難受可以改喝酸奶,不僅有益腸道健康,還能補充豐富的鈣質。
3、適當減少主食、粗細結合
節(jié)儉的老年人習慣于多吃飯少吃菜的生活方式,可是對于控制體重而言,應適當減少主食,多增加蔬菜豆和制品,適當增加動物瘦肉和魚,會讓營養(yǎng)更加均衡。主食的選擇也別以為吃白米飯和白饅頭,和雜糧薯類換著吃。
4、少吃炒菜、多吃拌菜
燉菜和蒸菜等清淡少鹽的菜式。炒菜的烹飪方式不僅會增加油脂和鹽的攝入,不利于血壓和體重的控制,而且食用油高溫烹調產(chǎn)生的脂質氧化容易堵塞血管,增加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老人四肢上的老年斑就是脂質氧化的結果。
5、吃夠蔬菜、水果限量
蔬菜和水果提供膳食纖維、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有益健康的抗氧化成分,能延緩人體衰老,所以每天保證吃到1斤蔬菜,菌類和綠葉菜一定要吃。水果由于糖分太高,建議每天200g就夠了,相當于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
6、不要總是用一種食用油
各種油換著吃,最好包括橄欖油和茶樹油,有條件的可以為父母買一些亞麻籽油和胡麻油,它們是歐米伽3-必需脂肪酸的重要來源,歐米伽3-必需脂肪酸對于調節(jié)人體血壓、血脂、增強身體免疫功能非常有幫助,注意它們害怕高溫,最好做湯、拌餡或者做拌涼菜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