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想擁有健康生活,就需要注意“四慢”。究竟,什么是養(yǎng)生“四慢”?對老年人有好處的養(yǎng)生“四慢”。一起來看看吧。
對老年人有好處的養(yǎng)生“四慢”
慢起身
老人由臥位改為立位或由蹲位、坐位改為立位時,動作宜慢不宜快,避免發(fā)生眩暈至暈倒或引發(fā)其他問題。
慢進餐
老人唾液、胃液、胰液及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量減少,容易發(fā)生消化不良。因此,老人進餐應細嚼慢咽以助消化。
慢走路
人到老年以后,骨關節(jié)呈現退化改變,韌帶僵硬,常出現腰腿疼痛,加上視力衰退,大腦中樞神經對外界的反應遲鈍,遇有緊急情況出現,難以保持身體平衡與穩(wěn)定。因此,老人走路要慢步緩行。
慢排便
不少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當蹲下用力排便時,腹內壓力增高,人體下部血管受到擠壓,使流向腦部的血液猛增,就會導致血壓驟然升高,可能會誘發(fā)腦溢血或冠心病。因此,老人排便宜慢,取坐位為佳。
所以說,老年人在保健身體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四慢”。讓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這是老年人保健的精髓。
適合老人的慢節(jié)奏生活 四事催不得
來看看老人在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不能催吧?
做決定催不得
老人做決定不如年輕人快,過分催促可能使他們情緒激動,會引起血壓升高和各種血管問題。做決定時的“催促”往往帶著逼迫的意思,會讓老人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尊嚴沒受到尊重。要給老人充分的時間思考,也可以為老人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和建議,幫忙分析,讓其在充分的心理準備和頭腦清醒,心情放松時做出決定。
說話催不得
很多老人頭腦反應速度減慢,語速變慢,由于掉牙或戴假牙,口齒也不太清楚,和老人說話時最好別著急。首先,頻繁催促老人會讓其產生心理壓力,感覺被嫌棄而恐懼、失落或抑郁;其次,語速太快、情緒激動,易使老人也變得激動和緊張。和老人講話要慢、耐心,使老人大腦處于放松狀態(tài),氣血暢通,身體各部分機能組織運轉得更協(xié)調。
走路催不得
老人快走時活動量過大,會頭暈眼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老人關節(jié)、韌帶功能都明顯下降,協(xié)調能力較差,一味催促老人快走,很可能使其因著急而摔倒,引發(fā)軟組織挫傷,甚至骨折。所以和老人一起走路不要催,陪他一起慢慢走,建議每分鐘約60—70步,就相當于在做一項舒緩的、持續(xù)的有氧運動。
起床催不得
不少老人由于睡眠不好不能及時起床。這時,即使家人已做好飯菜或有其他急事,也不要催老人。因為,清晨老人的心率相對較快,血壓也較高,心臟排血量增加,血液黏度增強,此時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是其他時段的3—4倍。所以不但不能催老人起床,還要提醒老人起床時慢一點,先躺在床上閉目養(yǎng)神幾分鐘,再緩緩坐起。
老年人不比年輕人,千萬不要追求快了,一定要控制住生活的節(jié)奏,讓自己生活有規(guī)律,保健專家提醒,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自己日常的生活節(jié)奏,如果速度過快,容易導致很多疾病的。
- 上一篇:老人突發(fā)11種疾病時如何應對
- 下一篇:為何老人睡眠差 這些美食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