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小兒的免疫功能不健全,菌、毒侵入和作亂的機會多,所以孩子容易經(jīng)常發(fā)燒。其實倒不一定是壞事。只有當體溫在39℃以上或發(fā)燒時間過長,才考慮給寶寶降溫。
既然感染性發(fā)熱是因為下丘腦的“體溫調定點”出了毛病,設定值被撥高了。那么降溫措施就應該針對下丘腦的“體溫調定點”來個撥亂反正,把錯誤的設定值降下來,這才是根本的辦法。這時給予物理降溫措施,不能改變“體溫調定點”的錯亂模式,只能讓體表的散熱增加,反而促使人體產(chǎn)生熱量猛增,造成大量消耗,甚至導致衰竭。這種降溫豈不是揚湯止沸?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退熱藥,直接作用于下丘腦,給錯亂的“體溫調定點”來個撥亂反正,把過高的設定值撥回到正常水平,讓人體的產(chǎn)熱和散熱重新恢復平衡。這才是釜底抽薪的降溫辦法。
對乙酰氨基酚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是兒科臨床最常用的退熱劑,也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2個月以上嬰兒和兒童高熱時首選退熱藥。劑量為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4~6小時一次。目前各醫(yī)院和大藥房均有出售,代表藥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寧滴劑等。退熱效果迅速可靠,不良反應較少,可家庭常備。
- 上一篇:小寶寶發(fā)燒 家長如何看護?
- 下一篇:盤點:夏天有關新生兒護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