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反應
一般的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不需任何處理,經(jīng)適當休息就可恢復。局部反應較重時,可用清潔毛巾熱敷,每天數(shù)次,每次10~15分鐘。全身反應可對癥治療,發(fā)燒、頭痛時服一些解熱鎮(zhèn)痛藥,臥床休息、多喝開水、防止合并癥及繼發(fā)感染。
2、局部化膿
首先要區(qū)別是感染性化膿還是無菌性化膿。感染性化膿以抗感染為主,必要時切開引流;而無菌性化膿不應切開,切開后傷口可能長期不愈合。較輕的無菌性化膿經(jīng)過熱敷后可自行吸收,較重的可用無菌注射器抽膿,如膿腫破潰或有空腔,就需要切開排膿,必要時擴創(chuàng),剔除壞死組織,用抗生素預防繼發(fā)感染。
3、 暈針
應立即平臥,頭部放低些,注意保暖,喝些溫開水或糖水,針刺人中、合谷、少商等穴位,一般短時即可恢復;嚴重的可皮下注射1:1000腎上腺素。
4、 急性精神性反應
如癔病性發(fā)作等可用針灸、暗示療法,嚴重的給些鎮(zhèn)靜劑。
5、變態(tài)反應
如過敏性皮疹、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可服抗過敏藥物如撲爾敏等。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除服抗過敏藥物外,可用濕毛巾熱敷。過敏性紫癜為出血性皮疹,除應用抗過敏藥物外,適當用止血藥物,必要時使用激素。對于過敏性休克要使病人平臥,立即注射1:1000腎上腺素,密切注意觀察病情,血壓下降應給升壓藥,呼吸困難應吸入氧氣,總之要注意及時處理,及時治療搶救。
- 上一篇:寶寶接種接種脊灰疫苗的注意事項
- 下一篇:預防接種的禁忌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