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多見于嬰兒發(fā)生,常生長于嬰兒口中,若不及時治療,其很容易引發(fā)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疾病。
誘發(fā)小兒鵝口瘡的病因
病原為白色念珠菌也就是一種真菌,常寄生在寶寶的口腔、腸道、陰道和皮膚等處,平時此菌與口內(nèi)其他微生物存在拮抗作用,保持平衡狀態(tài),故不發(fā)病。該菌特別容易在酸性環(huán)境下生長,當口腔不輕易清洗或者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調(diào)、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使免疫機制受抑制、原發(fā)性免疫功能缺陷、糖尿病或惡病質(zhì)等全身嚴重疾患、假牙下方pH偏低等情況時該菌就會大量繁殖而致病。
小兒鵝口瘡,常是在分娩過程中為陰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也可通過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哺乳器或母親乳頭而引起感染。
小兒鵝口瘡的表現(xiàn)
一、輕癥可見口腔粘膜表面覆蓋著白色乳凝塊樣的小點或小片狀物,可逐漸的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強行剝離之后局部粘膜現(xiàn)潮紅、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響吃奶,無全身癥狀;重癥則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蓋,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頭、食管、氣管、肺等處,可伴低熱、拒食、吞咽困難。
二、口腔粘膜出現(xiàn)乳白色微高起斑膜,擦去斑膜后,在患兒口腔黏膜上出現(xiàn)白色象乳凝塊樣的東西,周圍無炎癥反應,形似奶塊無痛,常見于頰黏膜、上下唇內(nèi)側(cè)、舌、齒齦、上腭等處;有時波及咽部。初起時,為點狀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凸起,邊緣不充血,此白膜不易擦掉,如強行剝掉,局部黏膜潮紅、粗糙并有滲血,黏膜迅速又生成。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chuàng)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
三、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fā)現(xiàn),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fā)熱;鵝口瘡患處不痛,不引起流口水,不影響吸奶,沒全身癥狀。有時,患兒會出現(xiàn)不肯吃奶現(xiàn)象。
小兒鵝口瘡的檢查
全面采集病史,進行局部體格檢查。血常規(guī),口腔細菌培養(yǎng)。
- 上一篇:兒童口瘡的常見癥狀和治療原則
- 下一篇:小兒鵝口瘡疼嗎 及時治療不會引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