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統(tǒng)計資料表明,一對正常育齡夫婦,婚后同居能從事正常性生活的婦女,在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情況下,一個月內約有20%的女子受孕;三個月內約有60%-70%的女子受孕;六個月內約有75%-80%的女子受孕;一年內受孕率在85%以上。因此,如果夫婦婚后同居一年而沒有受孕,則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并應進行必要及合理的咨詢及檢查,以盡早了解男女雙方生育能力的情況。
人們常常將不孕和不育兩個詞相混淆,其實它們有各自的含義。嚴格地講,不孕是指不能受孕,一般認為凡育齡夫婦同居兩年以上,并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從未受孕者,稱之為原發(fā)性不孕;對于曾有過受孕史或生育史而后連續(xù)同居二年以上,不避孕而未再受孕者,則稱之為繼發(fā)性不孕。而不育是指能受孕,但不能生出正;钐,在受孕后胚胎不能正常發(fā)育而流產(chǎn)或停孕。所謂不孕是由于精子與卵子結合發(fā)生障礙,不能形成受精卵而使女方無法受孕。而不育則是由于胚胎或胎兒在發(fā)育中發(fā)生障礙,雖然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但沒能使胚胎在女子體內發(fā)育成熟。以上造成不孕或不育的原因可能來自男方,也可來自女方,或是男女雙方的共同原因。一般情況認為,男方原因約占 25%-40%,女方原因約占40%-45%,雙方共同原因約占10%-15%, 還有15%-20%原因不明。(轉載自中國健康網(wǎng)http://www.69jk.cn,請保留此標記。)
如果根據(jù)不孕發(fā)生原因來劃分,可將不孕分為“相對性不孕”和“絕對性不孕”兩種。相對性不孕:是指夫婦一方或雙方由于某種因素阻礙受孕,或生育力下降引起暫時性不孕,經(jīng)過恰當處理或治療后仍不能懷孕者,如子宮發(fā)育不良、子宮極度前屈、后傾或后屈、內分泌失調等、男方少精癥(精子計數(shù)小于2千萬/ 毫升)、弱精癥(活動率較低)及男女雙方的免疫因素等所致的不孕。絕對性不孕:是指夫婦一方或雙方先天或后天有嚴重的解剖或生理方面的缺陷,無法糾正,或經(jīng)過治療后仍不能受孕者。先天性疾患,如女方的子宮或卵巢等先天缺如。睪丸先天發(fā)育不良;后天性疾患,如生殖器結核或腫瘤均可嚴重破壞生育能力,而導致絕對性不孕。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絕對性不孕癥有可能轉化為相對性不孕癥,而相對性不孕癥因錯過治愈的最佳時機或誤診、誤治,也可能轉變?yōu)榻^對性不孕癥。因此,在治療處理過程中,醫(yī)生會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如果是絕對性不孕癥,而且又治療過一段時間沒有效果的患者,應面對現(xiàn)實,放棄治療,不要再四處奔波,勞民傷財。對相對性不孕癥患者,要本著相信科學,用科學的檢查、檢測手段,用準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盡量查找不孕或不育的原因,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癥治療,爭取早日達到受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