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丸

  烏梅丸的方歌方義

  方義:方中烏梅酸溫安蛔,澀腸止痢,為君藥。花椒、細辛性味辛溫,辛可伏蛔,溫能袪寒并用,共為臣藥。附子、干姜、桂枝溫臟袪寒;人參、當歸養(yǎng)氣血,共為佐藥。去放全方共奏緩肝調中,清上溫下之功。

  烏梅丸的用法用量

  組成:烏梅肉、黃連、黃柏、附子(炙)、干姜、桂枝、細辛、青椒(去目)、人參、當歸。

  用法:口服。每次2丸,日2-3次。

  烏梅丸的功用主治

  功用:緩肝調中,清上溫下。

  主治:蛔厥,久痢,厥陰頭痛,癥見腹痛下痢、巔頂頭痛、時發(fā)時止、躁煩嘔吐、手足厥冷。

  烏梅丸的禁忌

  腎臟病患者、孕婦、新生兒禁用。

  本品含有馬兜鈴科植物細辛,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定期復查腎功能。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查看詳情

輕度直腸炎吃什么藥

理中安蛔湯

  理中安蛔湯的用法用量

  組成:人參9克,白術、白茯苓、干姜各4.5克,川椒14粒,烏梅3枚。

  用法:上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服。

  加減:吐蛔未止,加黃連、黃柏各1.5克,川椒加至28粒;冷甚,加附子1.5~9克。

  理中安蛔湯的功用主治

  功用:溫扶脾土,去蟲。

  主治:治胃中虛冷,吐蛔。

查看詳情

連梅安蛔湯

  連梅安蛔湯的用法用量

  組成:黃連3克,烏梅10克,黃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檳榔10克,川椒(炒)10粒,金鈴炭9克,細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連梅安蛔湯的功用主治

  功用:安蛔止痛,清熱導滯,佐以涼血。

  主治:蛔動不安,內擾胃腸,外襲肌腠,發(fā)為。

查看詳情

肥兒丸

  肥兒丸的用法用量

  組成:肉豆蔻(煨)50g,木香20g,六神曲(炒)100g,麥芽(炒)50g,胡黃連100g,檳榔50g,使君子仁100g。

  用法:上七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0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口服,一次1~2丸,一日1~2次,三歲以內小兒酌減。

  肥兒丸的功用主治

  功用:健胃消積,驅蟲。

  主治:用于小兒消化不良,蟲積腹痛,面黃肌瘦,食少腹脹泄瀉。

  肥兒丸的不同處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七味肥兒丸(《景岳全書》卷六十二)。

  【處方】神曲(炒)黃連(去須)各30克 肉豆蔻(面裹煨,去面)使君子(去皮,細銼)麥蘗(炒)150克 檳榔2個(不見火)

  【制法】上藥共為細末,或豬膽汁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消積殺蟲。主治小兒疳病,日漸羸瘦,腹大發(fā)豎,不能步行,面黃口臭,二便不調,肌體發(fā)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時用熟水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萬病回春》卷七: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參術肥兒丸(《幼科證治大全》)。

  【處方】人參12克 白術(去蘆)茯苓各9克 黃連(姜炒)12克 胡黃連15克 使君子(去殼)12克 神曲(炒)麥芽(炒)山植肉各12克 甘草(炙)6克 蘆薈12克(碗盛,泥封固,置坑中,煨透用)

  【制法】上藥為末,黃米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消疳化積。主治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米湯化下。

  【摘錄】《萬病回春》卷七

  《中藥成方配本》: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炙干蟾皮5只,炙雞內金3兩,西砂仁2兩,川楝子2兩,焦山楂3兩,焦六曲2兩,炒麥芽2兩,黃連2兩,青蒿2兩,廣皮2兩,甘草2兩。

  【制法】上為細末,用白蜜18兩,煉熟,打和為丸,分做170粒,每粒約干重2錢。

  【功能主治】消疳化積。主疳膨食積,內熱肌瘦。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湯化服。

  【摘錄】《中藥成方配本》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承德方):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加味肥兒丸

  【處方】銀柴胡1斤,厚樸1斤,使君肉1斤,麥芽1斤,青皮1斤,三棱1斤,蕪荑1斤,莪術1斤,枳殼1斤,萊菔子1斤,神曲1斤,甘草1斤,白術6斤,黃連8兩,胡黃連8兩,檳榔8兩,全蝎8兩,蘆薈2兩,干蟾2斤,黃芩2斤,茯苓2斤,雞內金2斤,陳皮2斤,山楂2斤,阿魏4兩。

  【制法】上為細末,水泛小丸。

  【功能主治】消積殺蟲。主小兒食積,蟲積,消化不良,面黃肌瘦。

  【用法用量】每服20粒,1日2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忌食油膩、生冷。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承德方)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消疳肥兒丸

  【處方】白人參2兩,白術1兩,青皮6錢,云苓8錢,香附8錢,蘆薈8錢,神曲8錢,胡連1兩,川樸1兩,薏米2兩,陳皮6錢,蒼術1兩,黃連2錢,君子仁1兩,當歸2兩,山楂8錢,內金1兩,麥芽8錢,炙草5錢,谷芽1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1錢重。

  【功能主治】健胃整腸,驅蛔蟲。主胃腸不調,營養(yǎng)缺乏,腹脹青筋,面黃削瘦,嗜食無厭,口臭唇裂,肌瘦發(fā)燒,蛔蟲盤裹,腹疼嘔吐。

  【用法用量】5歲以上者,每服1丸;5歲以下者,服二分之一。白水送下。

  【注意】忌生冷、硬物、魚腥。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消疳肥兒丸

  【處方】人參2錢5分,香附2錢5分,白術2錢5分,雞內金2錢5分,橘皮2錢5分,厚樸2錢5分,使君肉2錢5分,五谷蟲2錢5分,蒼術2錢5分,茯苓2錢,薏仁5錢,神曲1錢,麥芽2錢,山楂2錢,胡連1錢5分,炙甘草1錢5分,黃連1錢,當歸5錢。

  【制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7分重。

  【功能主治】健胃殺蟲消疳。主飲食傷脾,泄瀉腹痛,肌肉羸瘦,肚大腹脹,飲食不化,毛發(fā)枯干,津液枯竭。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開水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硬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衛(wèi)生寶鑒》卷十九: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麥糵(炒)半兩,川黃連半兩,大蕪荑半兩,神曲(炒)半兩,胡黃連半兩。

  【制法】上為末,(豕從)豬膽汁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蒸熱,腹脅脹滿,面色痿黃,飲食遲化,大小便不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注意】乳母忌酒面生冷。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九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雞肫肥兒丸

  【處方】白術1兩,茯苓8錢,厚樸4錢,麥冬4錢,扁豆5錢,芡實8錢,枳實4錢,麥芽6錢,神曲6錢,蓮肉8錢,胡連2錢,山楂8錢,雞內金4錢,黃連1錢,橘皮8錢,黃耆5錢,蓼實1兩,炙甘草3錢,丹皮3錢。

  【制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7分重。

  【功能主治】健脾整腸,助消化。主小兒乳食傷脾,腹脹氣悶,嘔吐泄瀉,面黃肌瘦,食物不消,枯干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開水送下。

  【注意】忌生冷硬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人己良方》: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人參2錢,山楂3錢,青皮2錢,檳榔2錢,麥芽2錢(炒),武夷茶2錢,神曲3錢(炒),蘆薈3錢(用瓦罐裝住,外用泥封,火煨透),使君子肉2錢(去皮殼)。

  【制法】上為細末,糊為丸。

  【功能主治】消疳積,化疳癖,化疳熱,伐肝補脾,進飲食,殺疳蟲,潤肌膚,養(yǎng)元氣,長肌肉。主疳積,好食而肥。

  【用法用量】米湯送下。

  【摘錄】《人己良方》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疳積丸

  【處方】肉豆蔻(煨)5錢,使君子仁5錢,麥芽(炒)5錢,胡黃連5錢,六神曲(炒)5錢,檳榔5錢,木香2錢,白術(炒)5錢,山楂2錢,枳實(炒)2錢。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重1錢。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消疳殺蟲。主小兒脾胃虛弱,面黃肌瘦,腹大青筋,食少泄瀉。小兒食積、蟲積。

  【用法用量】疳積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上海方)〕。

  【注意】忌食油膩、生冷。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消疳肥兒丸

  【處方】炒冬術1兩,使君子肉(炒)3錢,炒山楂5錢,懷山藥5錢,芡實5錢,廣陳皮3錢,川黃連2錢,焦麥芽5錢,白茯苓5錢,炒米仁1兩,澤瀉3錢,建神曲7錢,白扁豆7錢,廣藿香2錢。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潮重2錢。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消疳殺蟲。久服令兒肥健。主小兒脾胃虛弱,雜食生冷油面,致成疳積,面黃肌瘦,潮熱食少,青筋綻露,腹大堅痛,大便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飲湯或開水化服,早晚各服1次。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健脾肥兒丸

  【處方】炒青蒿2兩,蕪荑1兩5錢,焦楂3兩,青皮3兩,甜百部3兩,炒白芍3兩,漂白術4兩,胡連1兩5錢,廣木香8錢,炒麥芽3兩,檳榔2兩,石斛2兩,生草2兩,洋榧肉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清肝,化蟲,健脾,開胃。主

  【用法用量】每服1丸,3歲以下減半,開水調服。

  【注意】忌生冷、香燥。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

  《飼鶴亭集方》: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五疳肥兒丸

  【處方】白術1兩,茯苓1兩,山藥1兩,連翹1兩,神曲1兩,枳實1兩,楂肉1兩,蓮子1兩,扁豆1兩,麥芽1兩,谷芽1兩,五谷蟲1兩,香附8錢,陳皮8錢,地骨皮8錢,青皮6錢,米仁6錢,黨參5錢,銀胡5錢,川樸5錢,澤瀉5錢,砂仁5錢,木香2錢。

  【制法】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殺蟲退熱。主小兒脾虛疳積,面黃體瘦,大腹膨脹,一切積滯。

  【用法用量】五疳肥兒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福州方)〕。

  【摘錄】《飼鶴亭集方》

  《廣筆記》卷三: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人參3錢,蕪荑1兩,使君子肉1兩,白芍藥1兩,橘紅8錢,黃連1兩,甘草5錢,紅曲7錢,麥芽7錢,砂仁5錢,白茯苓1兩,山楂肉7錢,滑石1兩,蓮肉1兩,扁豆1兩,青黛1兩。

  【制法】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乳食不節(jié),過飽傷脾,面黃腹大,小便濁如米泔,大便黃泄酸臭,皮毛枯索,甚而雙目羞明生翳,形骸骨立,夜熱晝涼。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白湯化下。服疳積散病愈,再用此方調理。

  【摘錄】《廣筆記》卷三

  《魏氏家藏方》卷十: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黃連1兩,神曲(炒)1兩,大麥糵2錢,肉豆蔻(面裹煨)2錢,使君子肉2錢,木香2錢(不見火),檳榔半兩(不見火),干蚵蚾1個(酥炒黃色)。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蘿卜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fā)豎,發(fā)熱無精神。

  【用法用量】每服30-50粒,熟水吞下,食空服。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十

  《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朱氏家傳》: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四味肥兒丸、五疳蕪荑丸

  【處方】白蕪荑(去殼秤)、黃連(去須)、神曲、麥糵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用豮豬膽煮糊為丸,如大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食積,脾熱成疳,乳食不下,腹脹吐瀉,腹大青筋,體瘦多涎,發(fā)稀白禿,齦爛目翳,口舌、周身生瘡,小便澄白。以及驚風后失音。或治疳積,或治疳瘦。風后喑不能言。涎多,涎流不出口者,乃名脾熱。五疳或白禿體瘦,腹脹成疳,或作瀉不止,或食積脾疳,目生云翳,牙齦腐爛,發(fā)熱瘦法。

  【用法用量】四味肥兒丸(《小兒痘疹方論》)、五疳蕪荑丸(《醫(yī)方類聚》卷二五五引《經驗良方》)。本方用法:《直指小兒》:每服五丸,用陳皮、木香、使君子、炙甘草煎湯送下?!镀諠健罚耗就拖?。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朱氏家傳》

  《衛(wèi)生總微》卷十二: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七味肥兒丸、大無肥兒丸

  【處方】黃連(去須)1兩,神曲(炒)1兩,使君子仁半兩,肉豆蔻(面裹煨,去面)半兩,麥糵(炒)半兩,木香2錢,檳榔2個(不見火)。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蘿卜子大。

  【功能主治】進飲食,健脾胃,殺蟲消積。長肌退黃。主小兒乳食不節(jié)或病久臟腑胃虛蟲動所致諸疳,羸瘦面黃,肚腹脹大,發(fā)豎堅黃,不能行走,爛齦口臭,好食泥土,神疲發(fā)熱,二便不調,或頸項結核。諸疳,久患臟腑胃虛蟲動,發(fā)豎作穗,肌體發(fā)熱,精神衰弱。發(fā)堅,面無精光。面黃口臭。食積五疳,口渴。

  【用法用量】七味肥兒丸(《景岳全書》卷六十二)、大無肥兒丸(《不居集》上集卷三十)。

  【注意】忌生硬冷物。

  【各家論述】《張氏醫(yī)通》:此方近世所傳,尚多胡黃連、雷丸、蕪荑等味,大苦大寒,大傷元氣,而因名誤實,故世喜服之,意謂有益于兒也。曷知立方之義,本為疳熱腹脹羸瘦,故用祛熱伐肝之劑,消去疳積,元氣得復,兒自肥矣。若本無疳熱服之,與引寇破家何異?嘗見富有之家,從幼好服此丸至十歲外,漸至蒸熱咳嗽,蓋緣真陽虧損,不能振生發(fā)之令,而成童勞者不少。奈何習俗成風,多所未悟,因特表而出之。

  【臨床應用】小兒疳積:汪石山治一小兒病多,因缺乳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fā)豎,發(fā)熱,無精神,用大無肥兒丸一料而愈。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二

  《洪氏集驗方》卷五引張采助教方: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黃連(炒)、蕪荑仁(炒)、神曲(炒)、麥糱(炒)、蘆薈(細研)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豮豬膽汁調,面糊為丸,如小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黃瘦。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飯飲吞下。

  【摘錄】《洪氏集驗方》卷五引張采助教方

  《丸散膏丹集成》引《驗方新編》: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厚樸4兩,雞內金4兩,茯苓4兩,新會皮2兩,青皮2兩,五谷蟲3兩,縮砂仁3兩,胡黃連3兩,白術(炒焦)6兩,麥門冬(炒)8兩,白扁豆8兩,山楂肉(炒焦)8兩,尖檳榔1兩5錢,干蟾(炙)11具,六神曲1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2錢5分。

  【功能主治】殺蟲退熱。主小兒脾虛疳積,面黃體瘦,肚脹腹大,一切積滯。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湯化下。

  【注意】忌食油膩濕面生冷。

  【摘錄】《丸散膏丹集成》引《驗方新編》

  《同壽錄》卷三: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青皮(醋炒)3錢,陳皮(炒)3錢,蒼術(鹽水炒)3錢,使君子(炒,去殼)3錢,山藥3錢,前胡3錢,白術2錢,半夏(姜汁炒)2錢,宣黃連2錢,當歸2錢,砂仁(炒)2錢,枳殼3錢,蓮肉5錢,山楂肉(蒸)5錢,神曲(炒)5錢,麥芽(炒)5錢,胡連8分,人參1錢5分。

  【制法】上為末,米糊為丸,如小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

  【摘錄】《同壽錄》卷三

  《傳信適用方》卷四引荊南候醫(yī)方: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檳榔(用面劑裹,煨熟,去面,銼,焙)、陳皮(洗,去白)、青皮(洗,去白)、胡黃連、宣連(去須,銼碎,微炒)、白蕪荑(炒,去扇)、使君子(煨,去皮)、肉豆蔻(如檳榔法煨)、人參(去蘆)、夜明砂(微炒)、赤芍藥、龍膽草(洗凈,銼,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薄面糊為丸,如蘿卜子大。

  【功能主治】消化乳癖積聚,肥肌,退面黃瘦,殺蟲,安胃蟲,進飲食。主小兒五疳八痢,陰陽氣不順,虛痞腹脹,嘔逆,腹痛瀉痢。或小兒疳病累服藥無效者。

  【用法用量】《普濟方》有白芍藥。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四引荊南候醫(yī)方

  《醫(yī)宗說約》卷五: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廣陳皮1斤(炒),甘草(炙)4兩,蓬術(炒)6兩,厚樸(米泔浸,炒)8兩,枳實(麩炒)8兩,連翹6兩,香附(米泔浸,炒)1斤,山楂肉6兩,神曲(炒)6兩,卜子(炒)8兩,龍膽草6兩,青皮子(炒)8兩,川黃連(炒)8兩,白術(土炒)8兩,檳榔8兩。

  【制法】上為極細末,煉白蜜為丸,如龍眼大。

  【功能主治】消積化食,健脾和胃,長肌肉。主五疳、五痢瀉、蛔蟲,臟腑虛弱,身體羸瘦,發(fā)豎焦黃,小便濁色,肚腹膨脹。

  【用法用量】空心清米湯化下。

  虛者,加米仁、山藥;虛甚,加人參;有蟲,加川楝子、使君子肉、鶴虱。

  【摘錄】《醫(yī)宗說約》卷五

  《醫(yī)學啟蒙》卷三: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陳皮1兩(洗),青皮5錢(醋炒),神曲5錢(炒),麥芽5錢(炒),檳榔5錢,木香3錢,黃連5錢(姜外炒),使君肉5錢(煨)。

  【制法】上為末,飴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脾虛疳積,面黃體瘦,飲食減少,身熱肚大,或瀉且墜。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湯化下;10歲者2丸,冬月姜湯送下。

  【摘錄】《醫(yī)學啟蒙》卷三

  《攝生秘剖》卷三: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黃連(制)5錢,蘆薈5錢,青皮(去瓤,炒)5錢,陳皮(炒)5錢,麥芽(炒)5錢,三棱(炒)5錢,莪術(制)5錢,肉果5錢,檳榔5錢,白豆蔻5錢,使君子5錢,沉香5錢,木香1兩,蛤?。ㄖ耍?兩。

  【制法】上為末,神曲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米飲送下。

  【摘錄】《攝生秘剖》卷三

  《顧氏醫(yī)徑》卷五: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人參、白術、炙草、陳皮、青皮、山藥、蓮肉、當歸、白芍、使君、神曲。

  【功能主治】小兒疳證。

  【用法用量】先取五疳丸或丹溪集圣丸,再用肥兒丸以善后。

  【摘錄】《顧氏醫(yī)徑》卷五

  《玉案》卷六: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黑蟬(以大者,不拘幾只,放深缸中,取糞坑內蛆淘凈,倒其缸內,任從自食,待5日瀉出糞水取起,倒掛陰干,炙脆為本)3兩,人參1兩,白術1兩5錢,砂仁1兩5錢,使君子肉1兩5錢,山楂肉1兩5錢,宣黃連8錢,胡黃連8錢,白茯苓8錢,蘆薈8錢,蓮子8錢。

  【制法】上為末,陳米糊為丸。

  【功能主治】疳積,肌肉消瘦,肚大筋青,飲食不思,或泄瀉口渴。

  【用法用量】每服1錢,米飲化下。

  【摘錄】《玉案》卷六

  《種福堂方》卷四: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補養(yǎng)肥兒丸

  【處方】山藥2兩(炒),茯苓1兩5錢,白扁豆(炒)1兩5錢,五谷蟲(淘洗凈,炒)1兩5錢,山楂(炒)1兩5錢,白芍(炒)1兩5錢,麥芽(炒)1兩5錢,神曲(炒)1兩5錢,當歸1兩5錢,白術(土炒)1兩,陳皮1兩,使君子肉(煨)1兩,生甘草7錢,胡連7錢(姜汁炒)。

  【制法】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常用可免飲食傷脾之癥。主面黃肌瘦,食積脾疳,大便不結,疳瀉。

  【用法用量】補養(yǎng)肥兒丸(《仙拈集》卷三)。

  【摘錄】《種福堂方》卷四

  《準繩·幼科》卷八: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胡黃連5錢,神曲(炒)5錢,麥糵5錢,檳榔3錢,木香2錢,肉豆蔻(面裹煨)2錢半,使君子肉2錢半。

  【制法】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消蟲進食。健胃消積,驅蟲。主小兒蟲積,面黃肌瘦,肚大腹脹,食少痞積,口臭餐泥,腹痛泄瀉,或后項有物如彈子。小兒腦后項邊有物如彈子大,按之轉動,軟而不痛,名無辜疳。脾疳痞積,黃瘦口穢,蟲積腹痛。

  【用法用量】按:《中國藥典》本方用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00~130g制成大蜜丸。口服一次1~2丸,一日1~2次。三歲以內小兒酌減。

  【摘錄】《準繩·幼科》卷八

  《便覽》卷四: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木香1兩,胡黃連1兩,使君子肉1兩,黃連、檳榔、龍膽草、訶子肉、肉豆蔻(煨)、蕪荑、蘆薈、阿魏、銀柴胡。

  【制法】上為末,豬膽汁打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殺蟲去積,退熱進食。主疳。

  【用法用量】方中黃連、檳榔、龍膽草、訶子肉、肉豆蔻、蕪荑、蘆薈、阿魏、銀柴胡用量原缺。

  【摘錄】《便覽》卷四

  《幼科發(fā)揮》卷三: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人參、白術、白茯苓、炙甘草、陳皮、青皮、山藥、蓮肉、當歸、川芎、使君子。

  【制法】上為細末,神曲糊為丸。

  【功能主治】疳疾。

  【用法用量】米飲送下,或米飲調末服亦可。

  【臨床應用】小兒疳積:王三峰長子患疳瘦,請予治之。予見曰:此乳少病也。其父曰:乳極多。予即辭退,歸謂其友胡三溪云:王子病乃乳少也,彼云乳多,不聽吾言,今成疳矣。三峰明日來報:果無乳也。日則嚼飯喂,夜則一壺冷米湯灌之。奈何?予曰:請權擇乳母佐之,晝則抱之,夜則乳之。乃作肥兒丸一料,服之兩月而安。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三

  《古今醫(yī)鑒》卷十三引劉尚書方: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參術肥兒丸

  【處方】人參(去蘆)3錢半,白術(去蘆)3錢,白茯苓(去皮)3錢,黃連(姜汁炒)3錢半,胡黃連5錢,使君子(去殼)4錢半,神曲(炒)3錢半,麥芽(炒)3錢半,山楂肉3錢半,甘草(炙)3錢,蘆薈2錢半(碗盛,泥封固,置土坑中,四面谷糠火煨透用之)。

  【制法】上為細末,黃米糊為餅。

  【功能主治】消疳化積,磨癖清熱,伐肝補脾,進食殺蟲,養(yǎng)元氣。潤肌膚。主小兒脾虛蟲積所致諸疳、癖疾,面黃體瘦,頭大頸細,夜熱冷汗,神倦嗜臥,吐瀉納呆,好食泥土,腹大硬痛,煩渴有癖塊。飲食不進,四肢倦惰,各種疳證,以脾虛有蟲積兼泄瀉者為宜。吐乳,癡眠。心下痞硬,頭大頸細,有時吐瀉煩渴,大便腥粘。

  【用法用量】參術肥兒丸(《幼科證治大全》引《濟世全書》)。

  【注意】寒癥忌用。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三引劉尚書方

  《廣嗣紀要》卷十五: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保嬰丸

  【處方】人參(去蘆)5錢,白術(堅白者,去蘆)5錢,橘紅(刮凈)5錢,白茯苓(去皮)4錢,甘草(去皮,炙)2錢,青皮(四花者,去瓤)3錢,縮砂仁3錢5分,木香2錢5分,山藥(刮凈)5錢,蓮肉(去皮,去心)5錢,使君子(去皮)3錢,山楂子(蒸,取肉)3錢,三奇神曲(炒)3錢。

  【制法】上為極細末,用生荷葉包粳米煮熟,去荷葉,將米杵爛,以凈布包扭出,再煮成糊,為丸,如麻仁大。

  【功能主治】健脾胃,進飲食,消積滯,殺疳蟲,補疳癆,長肌肉。主小兒脾胃素弱,食少而瘦;或素強健,偶因傷食成積而瘦;或因久病之后而瘦。

  【用法用量】保嬰丸(《壽世保元》卷八)。

  【摘錄】《廣嗣紀要》卷十五

  《嬰童百問》卷八: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三棱(煨)4錢,蓬術(煨)4錢,川楝子4錢,龍膽草4錢,黃連4錢,柴胡半兩,地骨皮半兩,枳殼(麩炒)3錢,麥糵3錢,當歸3錢,白蕪荑2錢,蘆薈1錢,木香1錢。

  【制法】上為末,神曲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化蟲,消疳,退疳熱。主小兒因缺乳,食肉太早,或患臟腑胃虛所致疳,黃瘦,肚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

  【摘錄】《嬰童百問》卷八

  《活幼心法》卷八: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蘆薈肥兒丸

  【處方】三棱1兩,莪術1兩,青皮(俱醋炒)1兩,焦神曲(炒)1兩,川黃連1兩,胡黃連1兩,使君子(去殼,浸透,去皮)1兩,蘆薈5錢,堅檳榔5錢,香附子(炒)5錢,陳皮(去白)5錢,麥芽(炒)5錢,蕪荑5錢,南木香3錢。

  【制法】上為細末。神曲、麥芽另研為細末打糊,和前藥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疳瀉已久,脾胃極虛而不可單攻者。

  【用法用量】蘆薈肥兒丸(《專治麻痧初編》卷三引《痘疹折衷》)。

  有癖塊,加阿魏(酒浸,研化,和入),干漆(炒)各7錢。

  【摘錄】《活幼心法》卷八

  《丹溪心法》卷五: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蘆薈(另研)3錢,胡黃連3錢,炒曲4錢,黃連半兩,白術半兩,山楂(炒)半兩,蕪荑(炒)3錢。

  【制法】上為末,蘆薈末和勻,豬膽汁為丸,如栗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每服6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五

  《普濟方》卷三七九引《經效良方》: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神曲半兩,川楝子(去核)半兩,青皮1兩,陳皮1兩,使君子(去皮殼)1兩,麥芽3分,黃連3分,蕪荑3分,三棱3分,莪術3分,巴豆10粒(去皮膜)。

  【制法】上先將三棱、莪術、陳皮、青皮、神曲、麥芽同巴豆慢火炒少時,急傾,將使君子、川楝肉、黃連、蕪荑都一處以厚紙緊裹,延半個時辰,候冷,揀出巴豆8粒,止留2粒,研細末,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消疳退黃。肥肌殺蟲。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九引《經效良方》

  《普濟方》卷三七九: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青皮(去白)1兩,陳皮(去白)1兩,三棱(炮)5錢,莪術5錢,神曲5錢,麥芽5錢,巴豆15粒(去皮,作2片)上銼,將巴豆同炒少時,傾去巴豆不用。川楝肉5錢,使君子1兩,黃連3錢,蕪荑3錢,胡黃連5錢,蘆薈3錢,青黛末3錢,蛤?。ㄈプ悖瑹遥?錢。

  【制法】上銼,一處入銚內,再用巴豆微炒,去巴豆不用,和前藥同為末,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補脾進食,磨積消疳。主肥熱疳。

  【用法用量】米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九

  《嬰童百問》卷八: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別名】六味肥兒丸

  【處方】黃連1兩,陳皮(去白)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加三棱、莪術),白蕪荑半兩,川楝子1兩(去核,炒)。

  【制法】上為末,神曲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化蟲,消疳,退疳熱。主小兒因缺乳食肉太早,或患臟腑胃虛所致疳,黃瘦,肚急。肌肉消瘦。小兒脾疳,飲食少思,肚大頸細,發(fā)稀成穗,項間結核,發(fā)熱作渴,精神倦怠,大便酸臭,嗜食泥土,或口鼻頭瘡,肚見青筋,嚙齒下痢,便白五疳。

  【用法用量】六味肥兒丸(《保嬰撮要》卷八)。

  【摘錄】《嬰童百問》卷八

  《玉機微義》卷五十:肥兒丸

  【藥方名稱】肥兒丸

  【處方】使君子肉2兩,蘿卜子2兩,小紅棗肉1兩,糖球子(末)1兩,飛羅面1兩。

  【制法】上取好黃土和作一爐墩子,內底下蘿卜片鋪一層,次將使君子肉鋪在當中,次又鋪蘿白一層,上安棗肉蓋于上,以泥封固其外,以炭火煅至內三物熟爛了取出,以飛面球子末和勻,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截疳殺蟲,消食。主小兒疳,腹脹。

  【用法用量】米飲送下。

  【摘錄】《玉機微義》卷五十

查看詳情

布袋丸

  布袋丸

  方解:蟲積日久,損傷脾胃,致使中氣不足,形成身體虛弱之蟲疳癥。病人氣血虧虛,血不上榮,故面黃體瘦,發(fā)焦目暗;肌膚失養(yǎng),故四肢細?。幌x積內停,故身體發(fā)熱,腹大。方中蕪荑、使君子驅蟲消疳;人參、白術、云苓、炙甘草補氣健脾;夜明砂清肝明目;蘆薈瀉熱通便;炙甘草調和諸藥。

  布袋丸的用法用量

  組成:夜明砂(揀凈)二兩,蕪荑(炒,去皮)二兩,使君子二兩,白茯苓(去皮)半兩,白術(無油者,去蘆)半兩,人參(去蘆)半兩,甘草半兩,蘆薈(研細)半兩。

  用法:上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如彈子大[約10g],每服一丸,以生絹袋盛之,次用精豬肉二兩(60g),同藥一處煮,候肉熟爛,提取藥于當風處懸掛,將所煮肉并汁,令小兒食之。所懸之藥,第二日仍依前法煮食,只待藥盡為度。

  現(xiàn)代用法:全方按調整比例,碾細篩凈,配作散劑,每次服3g,用豬肉湯調化服,每日晨起空腹時服一次。

  布袋丸的功用主治

  功用:驅蛔消疳,補養(yǎng)脾胃。

  主治:兒童蟲疳。表現(xiàn)有面黃目暗,肢細,體熱腹大等。

  布袋丸各家論述

  《醫(yī)燈續(xù)焰》:是方以四君補脾運土治其本,蕪、使、蘆、砂殺蛔清熱治其標。食肉不食藥者,收藥味于肉,并肉并味從類而歸脾。若脾疳面黃腹大,飲食不調,肌肉枯瘁,每見蛔者,服之自效,恐諸疳則未必也。

查看詳情

化蟲丸

  化蟲丸

  歌訣:化蟲丸中用胡粉,鶴虱檳榔苦楝根,少加枯礬面糊丸,專治蟲病未虛人。

  方義:本方主治腸中諸蟲證,其病機核心是腸中諸蟲擾動不安,故擬驅殺腸中諸蟲為治法。方中鶴虱苦辛平,有小毒,能驅殺諸蟲;苦楝根皮苦寒有毒,既可驅殺蛔蟲、蟯蟲,又可緩解腹痛;檳榔辛苦溫,能驅殺蛔蟲、絳蟲、姜片蟲,而且借其輕瀉導滯之功以促進蟲體排出;枯礬、鉛粉同具殺蟲之效。

  化蟲丸的用法用量

  組成:鶴虱、苦楝根皮、檳榔、枯礬各1500g,鉛粉370g。

  用法:共為細末,面糊為小丸。每次服6g,一歲小兒服1.5g,日服1次,空腹時米湯送下。

  加減:若蟲積較重者,去鉛粉、枯礬,加使君子、蕪荑、玄明粉、大黃以瀉下驅蟲。

  化蟲丸的功用主治

  功用:驅殺腸中諸蟲。

  主治:腸中諸蟲證。癥見腹中疼痛,往來上下,其痛甚劇,嘔吐清水,或吐蛔蟲。

  運用:本方常用于腸道蟲積證,尤以蛔蟲性腹痛為常用。臨床應用以腹痛時作,嘔吐或吐蛔為依據(jù)。

  化蟲丸的禁忌

  1、因本方藥性多猛,且毒性較大,使用時應注意劑量,適可而止,不宜久服。

  2、年老體弱、小兒要慎用,孕婦禁服。

  3、藥后須調理脾胃,扶助正氣;若藥后蟲未驅盡,可間隔1周再服。

  化蟲丸的文獻資料

  《醫(yī)方考》:“腸胃中諸蟲為患,此方主之。經曰:腸胃為市,故無物不包,無物不容,而所以生化諸蟲者,猶腐草為螢之意,乃濕熱之所生也。是方也,鶴虱、檳榔、苦楝根、胡粉、白礬、蕪荑、使君子,皆殺蟲之品。古方率單劑行之,近代類聚而為丸爾!”

查看詳情

伐木丸

  伐木丸

  方歌:伐木丸中有綠礬,蒼術酒曲醋糊丸,瀉肝宜脾消黃腫,鉤蟲為患效可觀。

  方義:方中皂礬,色綠味酸,燒之則赤,既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濕化涎,利小便,消食積,治腫滿黃腫、瘧痢疳積;蒼術、黃酒曲健脾燥濕,消積和胃,合皂礬以扶土伐木。三藥合用,肝得疏泄,脾得健運,積滯得消,則黃腫目退,疳積可愈。

  伐木丸的用法用量

  組成:蒼術(炒)800g,六神曲(炒)100g,皂砜(醋煅)400g。

  用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醋100g加水適量泛丸,干燥,即得。

  伐木丸的功用主治

  功用:健脾燥濕,殺蟲,補血。

  主治:用于面色萎黃,浮腫,心悸氣短,疲倦乏力,大便糖薄,舌淡苔薄,脈象濡細的黃腫病。

  伐木丸的禁忌

  陰虛、氣虛者勿用。驅蟲之后,須補扶正氣。

  伐木丸的不良反應

  皂礬多食可刺激胃腸道,引起惡心、嘔吐。

查看詳情

聲明:本站圖/文均來自于網絡收集,僅供病友參考,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jù)。

閩公網安備 35020302001071號 ICP證書

Copyright ? 2022-2025廈門沃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22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