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方劑百科/癰瘍劑/中和湯(癰瘍劑)

中和湯(癰瘍劑)

  中和湯的用法用量

  組成:白術(shù)120克,黃橘皮、厚樸、人參、茯苓、甘草各75克。

  用法:上為細(xì)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中和湯的功效主治

  主治:脅肋脹滿,惡心嘔逆,食欲不振。

  中和湯的不同處方一

  【來源】《醫(yī)方簡義》卷三。

  【組成】神曲、生萊菔子、淡黃芩(酒炒)、姜半夏、茯苓、山楂、茅山術(shù)、川連(酒炒)各4.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痢下赤白,里急后重。

  中和湯的不同處方二

  【組成】蒼術(shù)1斤(米泔浸),川烏(炮)4兩,厚樸(姜制)4兩,陳皮4兩,甘草4兩,草果2兩。

  【來源】《扁鵲心書·神方》。

  【主治】傷寒溫疫,頭目昏痛,發(fā)熱,鼻流清涕。服此不至傳染。

  【方法】上為末。

  【用量】每用4錢,生姜7片,水煎,和滓服。

聲明:本站圖/文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收集,僅供病友參考,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jù)。

閩公網(wǎng)安備 35020302001071號 ICP證書

Copyright ? 2022-2025廈門沃鴻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22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書 不良信息舉報(bào)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