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樸溫中湯

  厚樸溫中湯

  方歌:厚樸溫中陳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脘腹脹滿用皆靈。

  方義:本方證因脾胃為寒濕所傷,氣機壅阻而致。脾胃主受納、腐熟和運化水谷,若起居不適,外受寒濕之邪,或恣食生冷之物,則使脾胃受寒濕所傷。寒濕凝滯,脾胃氣機壅阻,不通則痛,故見脘腹脹滿或疼痛;脾胃運化失司,則不思飲食;脾胃主肌肉四肢,濕邪困于脾胃,則四肢倦怠。治當行氣溫中,燥濕除滿。

  方中厚樸行氣消脹,燥濕除滿,為君藥。草豆蔻溫中散寒,燥濕除痰,為臣藥。陳皮、木香行氣寬中;干姜、生姜溫脾暖胃以散寒;茯苓滲濕健脾以和中,共為佐藥。甘草益氣健脾,調(diào)和諸藥,功兼佐使。諸藥合用,寒濕得除,氣機得暢,脾胃復健,則脹痛自解。

  厚樸溫中湯的用法用量

  組成:厚樸(姜制)、陳皮(去白)各30g,甘草(炙)、茯苓(去皮)、草豆蔻仁、木香各15g,干姜2g。

  用法合為粗散,每服15g,水二盞,生姜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溫服。忌一切冷物。

  現(xiàn)代用法:按原方比例酌定用量,加姜3片,水煎服。

  加減:痛甚者,可加肉桂、良姜以溫中散寒。兼身重肢腫者,可加大腹皮以下氣利水。

  厚樸溫中湯的功用主治

  功用:溫中行氣,燥濕除滿。

  主治脾胃寒濕氣滯證。脘腹脹滿或疼痛,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膩,脈沉弦。

  運用:本方為治療脾胃寒濕氣滯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脘腹脹痛,舌苔白膩為辨證要點。本方重點在于溫中,對于客寒犯胃致脘痛嘔吐者,亦可用之。

  厚樸溫中湯的禁忌

  本方藥性溫燥,脘腹脹滿,屬于氣虛不運或胃陰不足者,不宜使用,以免耗氣傷陰。氣滯化熱者亦忌用。

  厚樸溫中湯的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內(nèi)外傷辨惑論》:“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作疼痛。”

  2、方論選錄 《成方便讀》卷2:“夫寒邪之傷人也,為無形之邪,若無有形之痰、血、食積互結(jié),則亦不過為痞滿,為嘔吐,即疼痛亦不致拒按也。故以厚樸溫中散滿者為君;凡人之氣,得寒則凝而行遲,故以木香、草蔻之芳香辛烈,入脾臟以行諸氣;脾惡濕,故用干姜、陳皮以燥之,茯苓以滲之;脾欲緩,故以甘草緩之;加生姜者,取其溫中散逆,除嘔也。以上諸藥,皆入脾胃。不特以溫中,且能散表,用之貴得其宜耳。”

聲明:本站圖/文均來自于網(wǎng)絡收集,僅供病友參考,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jù)。

閩公網(wǎng)安備 35020302001071號 ICP證書

Copyright ? 2022-2025廈門沃鴻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22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