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蒟

  假蒟

  別名:蛤藥、釀苦瓜、封口好、畢撥子(《生草藥性備要,),假荖、蛤荖(《嶺南采藥錄》),假蔞(《南寧市藥物志》),豬撥菜(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蛤蔞,山蔞、大柄蔞、馬蹄蔞、蓽撥、巴巖香(《廣西中草藥》)。

  性味:苦;性溫。

  歸經(jīng):心;肺;脾;大腸經(jīng)。

  入藥部位:為胡椒種植物假蒟的根。

  假蒟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用3~5錢。

  外用:搗敷或煎水洗。炮制:

  假蒟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風散寒;行氣止痛;活絡;消腫。

  主治:治瘧疾,腳氣,牙痛,痔瘡。

  假蒟的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牙痛,洗爛腳。

  2.《本草求原》:洗痔瘡。

  3.《嶺南采藥錄》:和雞卵煮食之,能療瘧疾。凡患血箭瘡,搗敷之。理腳氣癥,水煎內(nèi)服外洗。

  4.《野生藥植圖說》:煎水洗滌潰瘍、惡瘡。

聲明:本站圖/文均來自于網(wǎng)絡收集,僅供病友參考,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jù)。

閩公網(wǎng)安備 35020302001071號 ICP證書

Copyright ? 2022-2025廈門沃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22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