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中藥百科/平肝潛陽藥
石決明

  石決明

  性味:咸,寒。

  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

  形態(tài)特征:雜色鮑:呈長卵圓形,內(nèi)面觀略呈耳形,長7~9cm,寬5~6cm,高約2cm。表面暗紅色,有多數(shù)不規(guī)則的螺肋和細(xì)密生長線,螺旋部小,體螺部大,從螺旋部頂處開始向右排列有20余個疣狀突起,末端6~9個開孔,孔口與殼面平。內(nèi)面光滑,具珍珠樣彩色光澤。殼較厚,質(zhì)堅硬,不易破碎。無臭,味微咸。

  皺紋盤鮑:呈長橢圓形,長8~12cm,寬6~8cm,高2~3cm。表面灰棕色,有多數(shù)粗糙而不規(guī)則的皺紋,生長線明顯,常有苔蘚類或石灰蟲等附著物,末端4~5個開孔,孔口突出殼面,殼較薄。

  羊鮑:近圓形,長4~8cm,寬2.5~6cm,高0.8~2cm。殼頂位于近中部而高于殼面,螺旋部與體螺部各占1/2,從螺旋部邊緣有2行整齊的突起,尤以上部較為明顯,末端4~5個開孔,呈管狀。

  澳洲鮑:呈扁平卵圓形,長13~17cm,寬11~14cm,高3.5~6cm。表面磚紅色,螺旋部約為殼面的1/2,螺肋和生長線呈波狀隆起,疣狀突起30余個,未端7~9個開孔,孔口突出殼面。

  耳鮑:狹長,略扭曲,呈耳狀,長5~8cm,寬2.5~3.5cm,高約1cm。表面光滑,具翠綠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種顏色形成的斑紋,螺旋部小,體螺部大,末端5~7個開孔,孔口與殼平,多為橢圓形,殼薄,質(zhì)較脆。

  白鮑:呈卵圓形,長11~14cm,寬8.5~11cm,高3~6.5cm。表面磚紅色,光滑,殼頂高于殼面,生長線頗為明顯,螺旋部約為殼面的1/3,疣狀突起30余個,末端9個開孔,孔口與殼平。

  石決明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 ~15g ,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飛點眼。

  炮制:石決明:洗凈晾干,敲成碎塊。

  煅石決明:取刷凈的石決明,置無煙的爐火上或坩堝內(nèi)煅燒,內(nèi)服的煅至灰白色,外用的煅至白色,取出放涼,碾碎。

  鹽石決明:將石決明煅至微紅,取出,噴淋鹽水,碾碎。(每石決明100斤,用鹽2.5斤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石決明的功效作用

  功效: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主治:用于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

  石決明的禁忌

  ①《本草經(jīng)疏》:“畏旋覆花。”

 ?、凇侗静萸笤罚?ldquo;反云母。”

  石決明的配伍

  1、畏光。用石決明、黃菊花、甘草各一錢,水煎,冷后服。

  2、痘后目翳。用石決明火煅過,研為末,加谷精草等分,共研細(xì),可烤豬肝蘸吃。

  3、肝虛目翳(氣虛、血虛、肝虛,眼睛充血,夜如雞啄,生出浮翳)。用石決明(燒成灰)、木賊(焙),等分為末。每取二錢,與姜、棗同用水煎,連渣服下。每天服三次。

  4、青盲、雀目。用石決明一兩(燒存性)、加蒼術(shù)三兩(去皮),共研為末。每取三錢,放入切開的豬肝中,扎定,加水煎熟,乘熱熏目,待轉(zhuǎn)溫后,食肝飲汁。

  5、小便淋癥。用石決明去粗皮,研為末,水飛過。每服二錢,熟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如淋中有軟硬物,即加朽木末五分。

  石決明的附方

 ?、僦物L(fēng)毒氣攻入頭,眼昏暗及頭目不利:石決明、羌活(去蘆頭)、草決明、菊花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和滓,食后臨臥溫服。(《圣濟(jì)總錄》石決明散)

 ?、谥窝灒菏瘺Q明八錢,菊花四錢,枸杞子四錢,桑葉三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壑文可佐瑁菏瘺Q明六錢,元明粉二錢,大黃一錢五分,菊花三錢,蟬蛻三錢,白蒺藜三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苤窝凵◆?,根腳極厚,經(jīng)久不差:石決明三分(搗碎細(xì)研,水飛過),烏賊魚骨半兩,龍腦一錢,真珠末三分,琥珀三分。同研令細(xì),每以銅箸取如大豆大,日三度點之。(《圣惠方》石決明散)

 ?、葜窝凵庹希菏瘺Q明(火煅)、薄荷葉各一兩,蒺藜子(炒去刺)、荊芥穗各二兩,人參半兩(蜜炙)。上于地上出火毒,研為末。食后,砂糖冷水調(diào)服。(《經(jīng)驗良方》石決明散)

 ?、拗吻嗝と改浚菏瘺Q明一兩(燒過存性),蒼術(shù)三兩(去皮)。為末,每服三錢,以豬肝披開,入藥末在內(nèi)扎定,砂罐煮熟,以氣熏目,待冷食肝飲汁。(《眼科龍木論》)

 ?、咧闻氯招呙鳎呵Ю锕狻⒑=鹕?、甘草、菊花等分。上細(xì)切,每服八錢,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溫服。(《眼科龍木論》千里光湯)

 ?、嘀涡∧c五淋:石決明去粗皮,搗研細(xì)。上件藥,如有軟硬物淋,即添朽木細(xì)末,熱水調(diào)下二錢匕。(《勝金方》)

 ?、嶂捂i喉風(fēng):石決明火燒醋炙三次,研細(xì)末,用米醋調(diào),鵝羽蘸擦喉內(nèi),吐痰效。(《本草匯言》)

 ?、庵瓮鈧鲅菏瘺Q明適量,煅制成疏松細(xì)粉,過篩。將傷口洗凈,撒上藥粉,緊緊壓迫即可。(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石決明的相關(guān)論述

  1.《別錄》:主目障翳痛,青盲。

  2.《海藥本草》:主青盲內(nèi)障,肝肺風(fēng)熱,骨蒸勞極。

  3.《綱目》:通五淋。

  4.《本草從新》:愈瘍疽。

  5.《本草求原》:軟堅,滋腎,治痔漏。

  6.《山東中草藥手冊》:鎮(zhèn)肝、明目,治眩暈。

  7.《本草經(jīng)疏》:石決明,乃足厥陰經(jīng)藥也。足厥陰開竅于目,目得血而能視,血虛有熱,則青盲亦痛障翳生焉。咸寒入血除熱,所以能主諸目疾也。

  8.《要藥分劑》:石決明大補肝陰,肝經(jīng)不足者,斷不可少。

  9.《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石決明味微咸,性微涼,為涼肝鎮(zhèn)肝之要藥。肝開竅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細(xì)水飛作敷藥,能治目外障;作丸、散內(nèi)服,能消目內(nèi)障。為其能涼肝,兼能鎮(zhèn)肝,故善治腦中充血作疼作眩暈,因此證多系肝氣、肝火挾血上沖也。

  石決明泡酒喝的功效

  第一:治療眩暈

  將石決明和菊花以及枸杞子、桑葉按照8比4比4比3的比例準(zhǔn)備好,然后用水煎煮最后服用藥液,對于眩暈等癥狀有著很不錯的療效。

  第二:治療眼生白翳

  建議將石決明取出適量,然后再準(zhǔn)備少量的元明粉、大黃、菊花以及白蒺藜、蟬蛻,洗干凈之后直接用清水煎煮服用藥液,這種方子在我國的山東地區(qū)廣泛的使用。

  第三:治療風(fēng)毒氣攻頭部,身體出現(xiàn)眼昏昏以及頭目不利的癥狀

  建議將石決明和去蘆頭的羌活、菊花以及炙甘草、草決明等一起準(zhǔn)備好,然后五味中藥材一起碾碎制作成藥散,建議患病的時候取出適量用清水煎煮之后過濾服用,注意在服用這種藥方之后應(yīng)該是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趁熱服用,這樣服用的石決明散對于疾病的療效更好。

  第四:治療青盲雀目

  建議將燒存性后的石決明取出一兩,然后去皮的蒼術(shù)準(zhǔn)備三兩,一起研磨成粉末后每次患病的時候服用三錢,用豬肝披開藥末放入其中扎裹好,砂罐煮熟之后的熱氣用來熏眼睛,食物放冷后服用藥液,這樣堅持一段時間青盲雀目的情況會有一定的緩解。

  第五:治療眼生外障

  建議將火煅后的石決明以及薄荷葉各準(zhǔn)備一兩,然后蒺藜子翻炒后去掉刺和荊芥穗各準(zhǔn)備二兩,再準(zhǔn)備有半兩蜜炙后的人參,將準(zhǔn)備好的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建議飯后用砂糖冷水送服,這種石決明散特別適合用來治療眼生外障的情況,療效超好。

  第六:治療怕日羞明

  將石決明、甘草、菊花以及金海砂準(zhǔn)備等量,切碎之后用水隔水煎煮,藥液剩下三分之二的時候起鍋過濾服用藥液,注意要趁熱服用,這種千里光湯對于一些怕光的情況療效很好。

  第七:治療眼生丁翳并且根腳厚

  將石決明搗碎之后研磨成粉末,然后用水飛過,再準(zhǔn)備適量的烏賊魚骨、龍腦、琥珀以及珍珠末,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銅的器皿盛放并且制作成豆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晚分三次服用。

  第八:治療外傷出血

  取出適量的決明子煅制后研磨成粉末,然后將外傷的部位清洗干凈后撒上準(zhǔn)備好的藥粉,用棉布緊緊的包裹起來就可以了。

  第九:治療鎖喉風(fēng)

  將石決明火燒醋炙,然后再研磨成粉末,加入適量的米醋調(diào)和,用鵝毛沾上適量擦在喉嚨上,然后吐痰掉,堅持使用可治療鎖喉風(fēng)。

  第十:治療小腸五淋

  建議將石決明表面的粗皮去掉,然后再搗碎研磨成粉末。若是身體患有了小腸五淋這種疾病,那么將石決明粉末用熱水調(diào)和后服用,效果非常的不錯。

  第十一:治療高血壓

  石決明泡酒喝的功效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可以有效的治療高血壓,并且治療這種疾病的方子還有很多效果都非常的不錯。將決明子和生牡蠣、生地黃、菊花一起用水煎煮,然后每天三次服用藥液;將石決明、草決明、夏枯草、杜仲一起適量取出后和清水煎煮,最后服用藥液;也可以將石決明和菊花、夏枯草、鉤藤以及僵蠶一起用水煎煮服用,這種方子更加適合老年人高血壓并且頭痛的癥狀。

  第十二:治療肝虛血弱以及日久昏暗的情況

  將石決明和菟絲子以及五味子各準(zhǔn)備一兩,然后再準(zhǔn)備一兩半的熟地黃、細(xì)辛以及之知母,將六味中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后加入煉蜜制作成藥丸,不舒服的時候空心服用三十丸,并且用米湯送服效果好。

查看詳情

明目地黃丸和六味地黃丸有什么區(qū)別

珍珠母

  珍珠母

  別名:珠牡丹、珠母、真珠母、明珠母、蚌殼。

  性味:咸、寒。

  歸經(jīng):歸肝、心經(jīng)。

  入藥部位:產(chǎn)珠貝類外殼。

  形態(tài)特征:三角帆蚌:略呈不等邊四角形。殼面生長輪呈同心環(huán)狀排列。后背緣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狀后翼。殼內(nèi)面外套痕明顯;前閉殼肌痕呈卵圓形、后閉殼肌痕略呈三角形。左右殼均具兩枚擬主齒,左殼具兩枚長條形側(cè)齒,右殼具一枚長條形側(cè)齒;具光澤。質(zhì)堅硬。氣微腥,味淡。

  褶紋冠蚌:呈不等邊三角形。后背緣向上伸展成大形的冠。殼內(nèi)面外套痕略明顯;前閉殼肌痕大呈楔形,后閉殼肌痕呈不規(guī)則卵圓形,在后側(cè)齒下方有與殼面相應(yīng)的縱肋和凹溝。左、右殼均具一枚短而略粗后側(cè)齒及一枚細(xì)弱的前側(cè)齒,均無擬主齒。

  馬氏珍珠貝:呈斜四方形,后耳大,前耳小,背緣平直,腹緣圓,生長線極細(xì)密,成片狀。閉殼肌痕大,長圓形,具一凸起的長形主齒。平滑。質(zhì)脆,折斷時成粉屑或小片狀,半透明。臭微,味淡。

  珍珠母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3~1兩,或入丸、散。

  炮制:珍珠母:除去雜質(zhì),打碎。

  煅珍珠母:取凈珍珠母,照明煅法,煅至酥脆。

  珍珠母的功效作用

  功效:平肝潛陽、安神、定驚明目。

  主治:平肝,潛陽,定驚,止血。治頭眩,耳鳴,心悸,失眠,癲狂,驚癇,吐血,衄血,婦女血崩。

  藥理作用:以馬氏珍珠貝的珍珠層粉末給家兔后,血中鈣離子濃度,與給碳酸鈣后幾無差別。其30%硫酸水解產(chǎn)物,含有白氨酸、蛋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氨基酸,對兔的耳殼血管及血壓無作用,但能增大離體蟾蜍心跳振幅,降低離體兔腸張力,對兔有短暫的利尿作用。珍珠層4N鹽酸提取液能抑制組織胺對離體豚鼠小腸的收縮作用。其乙醚提取液能抑制組織胺對腸管的收縮,防止組織胺引起豚鼠的休克及死亡;對馬血清致敏的豚鼠過敏性休克雖不能防止,但對臟器過敏,如對豚鼠離體腸管、子宮的收縮,則有抑制的傾向。

  珍珠母的禁忌

  氣虛下陷及孕婦慎用。

  脾胃虛寒者慎服。

  珍珠母的毒性

  大鼠灌胃珍珠層粉的半數(shù)致死量 >21.5g/kg,經(jīng)皮給藥的半數(shù)致死量 >31.6g/kg。以珍珠層粉均勻混于飼料中,連續(xù)喂養(yǎng)剛斷奶后的大鼠2月,478ppm劑量組和1,434ppm組給藥2月后,均未見到體重增長有所影響(P>0.05),但在4,300ppm組,對體重增長則有影響,雄性大鼠在給藥第7天和第8周,體重均數(shù)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除此以外,雄鼠在6周內(nèi)和雌鼠在 8周內(nèi)的體重均數(shù)雖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統(tǒng)計學(xué)處理無顯著差別。劑量為4,300ppm組的大鼠血紅蛋白降低,血清尿素氮升高,病理學(xué)檢查未見異常,但對體重增長有影響。按中國通用的急性毒性分級標(biāo)準(zhǔn),大鼠口服半數(shù)致死量 >5,000mg/kg,屬于實際無毒,為此珍珠母應(yīng)屬于低毒性藥物。

  珍珠母的配伍

  1、配生地:生地為滋陰降火、涼血止血要藥,二藥合用。一滋補腎肝之陰,一平潛上亢肝陽,用于腎陰不足、肝陽上亢之頭疼、眩暈、耳鳴,且可活血止m,治療血熱妄行、吐衄崩中。

  2、配白芍:白勺有補血斂陰之功。肝藏血,血虛陰虧,不制肝陽,肝陽上亢,本品養(yǎng)血斂陰,故有柔肝平陽之用。二藥配伍,平肝潛陽,用于肝血不足、肝陰虧損、肝陽上亢,癥見頭暈?zāi)垦#{肋疼痛,四肢拘攣等。

  3、配菊花:菊花養(yǎng)陰泄熱,清芳疏泄,善祛風(fēng)熱,平肝明目,二藥合用,皆能平肝明目,且可清熱,用于肝陽上亢、風(fēng)熱上攻,癥見頭目眩暈,頭疼目赤,羞明畏光等。

  4、配豬肝:豬肝以肝養(yǎng)“肝”,同氣相求,珍珠母養(yǎng)肝陰、清肝熱,二藥相配,治療肝虛目昏、夜盲等。

  5、配膽南星:膽南星苦涼,消化痰熱,熄風(fēng)定驚,二藥配伍,清化熱痰、鎮(zhèn)心定驚,用于癲狂驚癇及驚悸怔忡。

  6、配酸棗仁:酸棗仁善補肝膽,兼可寧心,為安神佳品,二藥伍用,一養(yǎng)心安神,一鎮(zhèn)心定驚,用于虛煩不眠、驚悸多夢。

  珍珠母的附方

  ①治肝陽上升,頭暈頭痛,眼花耳嗚,面頰燥熱:珍珠母五錢至一兩,制女貞、旱蓮草各三錢。水煎服。(《常用中草藥圖譜》)

 ?、谥涡募率撸赫渲槟肝邋X至一兩,遠(yuǎn)志一錢,酸棗仁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水煎服。(《常用中草藥圖譜》)

 ?、壑蝺?nèi)眼疾患(晶體混濁,視神經(jīng)萎縮):珍珠母二兩,蒼術(shù)八錢,人參一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珍珠母的相關(guān)論述

  1、《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滋肝陰,清肝火。治癲狂驚癇,頭眩,耳鳴,心跳,胸腹膜脹,婦女血熱,血崩,小兒驚搐發(fā)痙。

  2、《飲片新參》:平肝潛陽,安神魂,定驚癇,消熱痞、眼翳。

  3、《吉林中草藥》:止血。治吐血,衄血,崩漏。

  4、《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此物(珍珠母)兼入心、肝兩經(jīng),與石決明但入肝經(jīng)者不同,故涉神志病者,非此不可。

查看詳情

牡蠣

  牡蠣

  別名:蠣蛤、古賁、左顧牡蠣、牡蛤、蠣房、蠔山、蠔莆、左殼、蠔殼、海蠣子殼、海蠣子皮。

  性味:咸濕,涼。

  歸經(jīng):入肝、腎經(jīng)。

  入藥部位:牡蠣的外殼。

  形態(tài)特征:長牡蠣:呈長片狀,背腹緣幾平行,長10~50cm,高4~15cm。右殼較小,鱗片堅厚,層狀或?qū)蛹y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shù)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內(nèi)面瓷白色,殼頂二側(cè)無小齒。左殼凹陷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著面小。質(zhì)硬,斷面層狀,潔白。無臭,味微咸。

  大連灣牡蠣: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疏松的同心鱗片,鱗片起伏成波浪狀,內(nèi)面白色。左殼同心鱗片堅厚,自殼頂部放射肋數(shù)個,明顯,內(nèi)面凹下呈盒狀,鉸合面小。

  近江牡蠣: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等。右殼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黃等色,環(huán)生同心鱗片,幼體者鱗片薄而脆,多年生長后鱗片層層相疊,內(nèi)面白色,邊緣有的淡紫色。

  牡蠣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干撒或調(diào)敷。

  炮制:1.生牡蠣:洗凈、曬干,碾碎用。

  2.煅牡蠣:將洗凈的牡蠣,置無煙爐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涼,碾碎。

  牡蠣的功效作用

  功效:斂陰,潛陽,止汗,澀精,化痰,軟堅。

  主治:治驚癇,眩暈,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崩漏,帶下,瘰疬,癭瘤。

  作用:用于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癘痰核,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煅牡蠣收斂固澀。用于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牡蠣的禁忌

  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牡蠣的附方

 ?。?)治眩暈:牡蠣六錢,龍骨六錢,菊花三錢,枸杞子四錢,何首烏四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2)治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蔞根、牡蠣(熬),等分。為細(xì)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匱要略》栝蔞牡蠣散)

 ?。?)治一切渴:大牡蠣不計多少,黃泥裹煅通赤,放冷為末,用活鯽魚煎湯調(diào)下一錢匕,小兒服半錢匕。(《經(jīng)驗方》)

 ?。?)治小便數(shù)多:牡蠣五兩(燒灰),童便三升。煎至二升,分三服。(《乾坤生意》)

  (5)治小便淋閟,服血藥不效者:牡蠣、黃柏(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小茴香湯下取效。(傅滋《醫(yī)學(xué)集成》)

 ?。?)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氣虛竭:牡蠣、鱉甲各三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麻黃根(洗)、黃芪、牡蠣(米泔浸,燒赤)各一兩。共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日二,不拘時候。(《局方》)

 ?。?)治臥即盜汗,風(fēng)虛頭痛:牡蠣、白術(shù)、防風(fēng)各三兩。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牡蠣散)

 ?。?)治盜汗及陰汗:牡蠣研細(xì)粉,有汗處撲之。(《經(jīng)驗方》)

 ?。?0)治溫病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時三、四行,脈仍數(shù)者:生牡蠣二兩。研細(xì),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溫三服。(《溫病條辨》一甲煎)

 ?。?1)治一切瘰疬:㈠牡蠣(煅)四兩,玄參三兩。搗羅為末,以面糊丸如桐子大,早晚食后、臨臥各服三十丸,酒下。(《經(jīng)驗方》)㈡牡蠣粉五錢,和雞膽汁為膏貼之。(《脈因證治》)

  (12)治胃酸過多:牡蠣、海螵蛸各五錢,浙貝母四錢。共研細(xì)粉,每服三錢,每日三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3)治大病瘥后,小勞便鼻衄:左牡蠣十分,石膏五分。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次。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之。(《補缺肘后方》)

 ?。?4)治金瘡出血:牡蠣粉敷之。(《肘后方》)

  (15)心脾氣痛,有痰。用牡蠣煅成粉,酒送服二錢。

 ?。?6)瘧疾寒熱。用牡蠣粉、杜仲,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

  (17)氣虛盜汗。用牡蠣粉、杜仲,等分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8)產(chǎn)后盜汗。用牡蠣粉、麥麩(炒黃)等分。每服一錢,豬肉湯調(diào)下。

 ?。?9)消渴飲水。用黃泥封固牡蠣,煅赤,研為末。每服一錢,活鯽魚煎湯調(diào)下。

 ?。?0)百合變渴(由傷寒轉(zhuǎn)成百合病,如寒無寒,如熱無熱,欲臥不臥,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我,一般服藥則有吐瀉,變成渴疾,久治不愈)。用牡蠣(熬)二兩、栝樓根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米湯調(diào)下。一天服三次。

  (21)病后常流鼻血。用牡蠣十分、石膏五分,共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關(guān)下。亦可加蜜作丸子吃,一天三次。

  (22)小便淋閉(服治血藥無效者)。用牡蠣粉、黃蘗(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小茄香湯送下。

 ?。?3)小便數(shù)多。用牡蠣五兩,加小便三升,煎成二程式,分三次服。極效。

 ?。?4)夢遺便溏。用牡蠣粉。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25)陰囊水腫用牡蠣煅粉二兩、干姜(炮)一兩,共研為末,冷水調(diào)糊敷上。不久,囊熱如火。藥干即換,至小便通暢末,冷水調(diào)糊敷上。不久,囊熱如火。藥干即換,至小便通暢為愈。又方:改冷水調(diào)糊為蔥汁,白面同調(diào)。不兒不用干姜。

  (26)月經(jīng)不止。用牡蠣煅過研細(xì)。加米醋揉成團(tuán),再煅再研,加米醋調(diào)艾葉末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醋湯送下。

 ?。?7)刀傷出血。用牡蠣粉敷涂。

 ?。?8)癰腫初起。用牡蠣粉末調(diào)水涂搽。藥干即換。

  (29)瘰疬。用牡蠣煅過,研為末。取四兩,加玄參末三兩,和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盡除根。又方:瘰頭疬不知已破未破,用牡蠣四兩,甘草一兩為末。每服一錢,飯后服,茶湯調(diào)下。其效極驗。

  牡蠣的相關(guān)論述

  1.張元素: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則渴飲不思,故蛤蠣之類能止渴也。

  2.《湯液本草》:牡蠣,入足少陰,咸為軟堅之劑,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脅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結(jié)核;以大黃引之,能除股間腫;地黃為之使,能益精收澀、止小便,本腎經(jīng)之藥也。

  3.《本草綱目》:(牡蠣)補陰則生搗用,煅過則成灰,不能補陰。

  4.《本草經(jīng)疏》:牡蠣味咸平,氣微寒,無毒,入足少陰、厥陰、少陽經(jīng)。其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留熱在關(guān)節(jié)去來不定、煩滿、氣結(jié)心痛、心脅下痞熱等證,皆肝膽二經(jīng)為病。二經(jīng)冬受寒邪,則為傷寒寒熱;夏傷于暑,則為溫瘧灑灑;邪伏不出,則熱在關(guān)節(jié)去來不定;二經(jīng)邪郁不散,則心脅下痞;熱邪熱甚,則驚恚怒氣,煩滿氣結(jié)心痛。此藥味咸氣寒,入二經(jīng)而除寒熱邪氣,則營衛(wèi)通,拘緩和,而諸證無不瘳矣。少陰有熱,則女子為帶下赤白,男子為泄精,解少陰之熱,而能斂澀精氣,故主之也。

  5.《本經(jīng)逢原》:牡蠣,《本經(jīng)》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是指傷寒發(fā)汗后寒熱不止而言,非正發(fā)汗藥也。仲景少陽病犯本,有柴胡龍骨牡蠣湯,《金匱》百合病變渴,有栝萎牡蠣散,用牡蠣以散內(nèi)結(jié)之熱。即溫瘧之熱從內(nèi)蘊,驚恚之怒氣上逆,亦宜咸寒降泄為務(wù)。其拘緩鼠痿、帶下赤白,總由痰積內(nèi)滯,端不出軟堅散結(jié)之治耳。

  6.《本草思辨錄》:鱉甲、牡蠣之用,其顯然有異者,自不致混于所施,惟其清熱軟堅,人每視為一例,漫無區(qū)分,不知此正當(dāng)明辨而不容忽者,《本經(jīng)》于鱉甲主心腹癥瘕堅積,于牡蠣主驚恚怒氣拘緩。仲圣用鱉甲于鱉甲煎丸,所以破癥瘕。加牡蠣于小柴胡湯,所以除脅滿。由斯以觀,凡鱉甲之主陰蝕,痔核,骨蒸者,豈能代以牡蠣。牡蠣之主盜汗,消渴,瘰疬頸核者,豈能代以鱉甲。鱉甲去惡肉而亦斂潰癰者,以陰既益而陽遂和也。牡蠣治驚恚而又止遺泄者,以陽既戢而陰即固也。

  7.《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痿,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jié)。8.《名醫(yī)別錄》:除留熱在關(guān)節(jié)榮衛(wèi),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jié),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小便,療泄精,喉痹,咳嗽,心脅下痞熱。

  9.《藥性論》:主治女子崩中。止盜汗,除風(fēng)熱,止痛。治溫瘧。又和杜仲服止盜汗。病人虛而多熱,加用地黃、小草。

  10.《本草拾遺》:搗為粉,粉身,主大人小兒盜汗;和麻黃根、蛇床子、干姜為粉,去陰汗。11.《海藥本草》:主男子遺精,虛勞乏損,補腎正氣,止盜汗,去煩熱,治傷寒熱痰,能補養(yǎng)安神,治孩子驚癇。

  12.《珍珠囊》:軟痞積。又治帶下,溫瘧,瘡腫,為軟堅收澀之劑。

  13.《本草綱目》:化痰軟堅,清熱除濕,止心脾氣痛,痢下,赤白濁,消疝瘕積塊,癭疾結(jié)核。

  14.《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止呃逆。

  15.《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制酸劑,有和胃鎮(zhèn)痛作用,治胃酸過多,身體虛弱,盜汗及心悸動惕。對于懷孕婦及小兒鈣質(zhì)缺乏與肺結(jié)核等有效。

查看詳情

青礞石

  青礞石

  別名:礞石。

  性味:味甘、咸,性平。

  歸經(jīng):歸肺、心、肝經(jīng)。

  形態(tài)特征:1、黑云母片巖:主為鱗片狀或片狀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扁塊狀或長斜塊狀,無明顯棱角。褐黑色或綠黑色,具玻璃樣光澤。質(zhì)軟,易碎,斷面呈較明顯的層片狀。碎粉主要為綠黑色鱗片(黑云母),有似星點樣的閃光。氣微,味淡。

  2、綠泥石化云母碳酸鹽片巖:為鱗片狀或粒狀集合體。呈灰色或綠灰色,夾有銀色或淡黃色鱗片,具光澤。質(zhì)松,易碎,粉末為灰綠色鱗片(綠泥石化云母片)和顆粒(主為碳酸鹽),片狀者具星點樣閃光。遇稀鹽酸產(chǎn)生氣泡,加熱后泡沸激烈。氣微,味淡。

  青礞石的用法用量

  用法:多入丸散服,3~6g;煎湯10~15g,布包先煎。

  炮制:1、青礞石:除去雜石,砸成小塊。

  2、煅青礞石:取凈青礞石,照明煅法煅至紅透。

  青礞石的功效作用

  功效:墜痰下氣,平肝鎮(zhèn)驚。

  主治:用于頑痰膠結(jié),咳逆喘急,癲癇發(fā)狂,煩躁胸悶,驚風(fēng)抽搐等病癥的治療。

  青礞石的禁忌

  非痰熱內(nèi)結(jié)不化之實證,或脾胃虛弱,陰虛燥痰及孕婦均禁服。

  1、《綱目》:“氣弱脾虛者,不宜久服。”

  2、《本草從新》:“氣弱血虛者大忌。”

  青礞石的配伍

  1、治一切積,不問虛實冷熱酒食,遠(yuǎn)年日久:青礞石二兩(研),滑石一兩(研),青黛半兩,輕粉三錢。上同研勻。每服一錢,面湯調(diào)下,急以水漱口。未服藥前一日,先吃淡粥,至晚服藥;候次日晚未動,再服半錢,取下惡物,更以湯粥將息三二日,如是無積,藥隨大便下,并無所損忌,次日將息。(《普濟(jì)方》礞石散)

  2、治百日咳:青礞石27g,白礬9g,芒硝18g。共為細(xì)末,分30份,每次1份,每日3次。(《中藥大辭典》)

  青礞石的相關(guān)論述

  1、《品匯精要》:“舊本不載所出州郡,今齊魯山中有之。青色微有金星,其質(zhì)堅理細(xì),鑿制為磨,取其出物最速,為末亦細(xì)。及考王隱君論痰致病百端,入滾痰丸用之,丹溪治食積成痰,良有驗也。”

  2、《本草乘雅半偈》:“有青、白、赭三色,以青色堅細(xì),擊開有白黑點之者為貴。”

  3、《本經(jīng)逢原》:“青者入肝力勝,色黃者兼脾次之。者,不宜久服。楊士瀛謂其功能利痰,而性非胃家所好,如慢驚之類,皆宜佐以木香。而王隱君則謂痰為百病,不論虛實寒熱,概用滾痰丸通治百病,豈理也哉?朱丹溪言一老人忽病目盲,乃大虛證,一醫(yī)與礞石藥服之,至夜而死。吁!此乃盲醫(yī)虛虛之過,礞石豈殺人者乎!況目盲之病,與礞石并不相干。”(《綱目》)

  4、論礞石宜煅:唐容川:“礞石,必用火硝煅過,性始能發(fā),乃能墜痰,不煅則石質(zhì)不化,藥性不發(fā),又毒不散,故必用煅。”(《本草問答》)

查看詳情

紫貝齒

  紫貝齒

  別名:紫貝、文貝、紫貝子、南蛇牙齒、狗支螺。

  性味:咸,平。

  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

  入藥部位:去肉取殼。

  形態(tài)特征:①蛇首眼球貝貝殼小型,堅固,略呈卵圓形。殼長約3厘米,寬約2.4厘米,高約1.5厘米。貝殼表面被有一層琺瑯質(zhì),光滑,有美麗的光澤。成貝的螺旋部為琺瑯質(zhì)所埋沒,體螺層占全殼極大部分。貝殼周緣呈深褐色,前后端為淡褐色,背面有大小不同的白斑散布,腹面周緣呈灰青色。殼口狹長,內(nèi)外兩唇周緣各有細(xì)白的齒14~17個。幼體的殼薄,可看到2~3個螺層,殼面乳白色,背面中部有一條寬褐色帶。體柔軟,可全部縮入殼內(nèi)。頭部寬,吻短,觸角長而尖,眼突出,位于觸角的外側(cè)。足部發(fā)達(dá)。生活于低潮線附近巖石或珊瑚礁的洞穴內(nèi)。肉食性,以海綿、有孔蟲及小的甲殼類動物為食。分布海南島、西沙群島一帶。

 ?、谏截垖氊愗悮ぶ行停瑲らL約4.3厘米,寬約2.7厘米,高約2.2厘米,周緣及底部呈白色;背面呈褐色,上布有不規(guī)則的深褐色及淡藍(lán)色的斑點。殼口唇周緣各有齒26~29個,齒間為血紅色。分布同上種。

 ?、劬R貝(《綱目》)貝殼中型,殼長約4.5厘米,寬約2.7厘米,高約2.1厘米。周緣為乳紅色,上有暗藍(lán)褐色斑點,兩端呈暗褐色;背面為灰白色,具稠密褐色的不規(guī)則縱紋。底殼微紅色,周緣有暗藍(lán)色斑點散布。殼口兩唇周緣微紅色,各有褐色細(xì)齒23~26個。分布海南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福建、臺灣等地。

  紫貝齒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打碎先煎。

  外用:適量,水飛點眼。

  炮制:1.紫貝《本草求真》:生研末用?,F(xiàn)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碾碎。

  2.煅紫貝《千鑫要方》:炭上熟燒為末?!侗静菅芰x》:燒存性?!夺t(yī)學(xué)入門·本草》:入藥酒洗火煅,細(xì)研水飛用?!秾徱暚幒罚夯痨阉?,干,研。現(xiàn)行,取凈紫貝,置適宜的容器內(nèi),在無煙的爐火上煅至酥脆,取出放涼,碾粉或打碎。

  3.鹽紫貝,取凈紫貝置瓦罐內(nèi),在火上煅紅取出,用鹽水拌勻研細(xì)。每紫貝100kg,用鹽1.6kg,水適量。

  紫貝齒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心安神,平肝明目。

  主治:用于驚悸,心煩不眠,目赤眩暈,斑疹。

  紫貝齒的附方

  1.治小兒痘疹入眼: 紫貝一個(生用)為末,用羊子肝批開,摻藥末一錢,線纏,米泔煮熟,入小瓶內(nèi)盛,乘熱熏,候冷取出,星月下露一宿,來早空心服。 (《嬰童百問》紫貝散)

  2.治癰疽 以紫貝殼燒煅為灰,敷之。(《普濟(jì)方》)

  3.治急疳,蝕爛口鼻欲死 海中紫貝子煅過,為末,臘豬油調(diào)涂。

  4.治鼻中流臭黃水 紫貝子二三枚,火煅醋淬為末,紙包放地上去火毒。每服一錢,大人二錢,以絲瓜藤煎湯調(diào)藥,空心服,以愈為度。(3~4方出自《幼幼集成》)

  5.治結(jié)核性腦膜炎 紫貝齒9g,旋覆花9g,代赭石9g,珠貝殼9g。水煎服。

  6.治感冒咳嗽 紫貝齒(研末)9g,加陳皮、甘草水煎服。(5~6方出自《青島中草藥手冊》)

查看詳情

羅布麻葉

  羅布麻葉

  別名:茶葉花、澤漆麻、野茶葉、紅根草、野麻。

  性味:性涼,味甘、苦。

  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

  入藥部位:為夾竹桃科植物羅布麻的葉。

  形態(tài)特征:多皺縮卷曲,有的破碎,完整者呈橢圓狀披針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淡綠色或灰綠色,邊緣具細(xì)齒,常反卷,葉脈于下表面突起。葉柄細(xì),長約4mm。質(zhì)脆。氣微,味淡。

  羅布麻葉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水煎服;單味浸泡代茶服。

  羅布麻葉的功效作用

  功效:平肝安神,清熱利水。

  主治:用于肝陽眩暈,心悸失眠,浮腫尿少;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腎炎浮腫。

  羅布麻葉的毒性

  羅布麻葉制劑內(nèi)服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上腹不適,也可出現(xiàn)心動過緩和期前收縮。吸羅布麻紙煙時可出現(xiàn)頭暈、嗆咳、惡心、失眠等。

  羅布麻葉的附方

 ?、僦胃窝赘姑洠毫_布麻二錢,甜瓜蒂一錢五分,延胡索二錢,公丁香一錢,木香三錢。共研末,一次五分,一日二次,開水送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谥紊窠?jīng)衰弱,眩暈,腦震蕩后遺癥,心悸,失眠,高血壓,肝硬化腹水,浮腫:羅布麻一至三錢。開水沖泡當(dāng)茶喝,不可煎煮。(《新疆中草藥手冊》)

  羅布麻葉泡水喝的功效

  第一:平肝熄風(fēng)

  由于羅布麻葉性寒味苦,并且對于肝經(jīng)的保健效果非常的不錯,進(jìn)入身體之后可以起到寒涼瀉火的功效。科學(xué)的使用羅布麻葉可以起到平抑肝陽以及熄風(fēng)止痙的作用,對于一些肝陽上亢所導(dǎo)致的頭疼或者是抽搐等毛病都有非常不錯的療效。

  第二:鎮(zhèn)肝安神

  若是憤怒以及憂郁堆積在身體中而沒有得到很好的排泄,那么很容易損傷我們的肝臟,導(dǎo)致出現(xiàn)肝失疏泄、肝氣郁結(jié)的毛病,這樣身體就會出現(xiàn)魂不守舍以及睡眠質(zhì)量下降的情況,就算是睡著也很容易被驚醒,除此之外身體還出現(xiàn)了舌頭發(fā)紅舌苔黃色,并且暴躁易怒以及胸悶等癥狀,小編建議這類型的患者一定要將羅布麻葉泡水服用,這樣對于身體的保健效果非常的不錯。

  第三:降壓效果

  科學(xué)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羅布麻葉進(jìn)入身體之后對于高血壓具有非常不錯的療效,科學(xué)的服用兩個小時之后身體的血壓就會明顯的下降,并且還可以一直保持在穩(wěn)定的狀態(tài)。另外,羅布麻葉對于多種原因所導(dǎo)致的高血壓都有很不錯的療效,特別對于腎型高血壓治療效果最好。

  第四:清熱解表

  風(fēng)屬于陽邪,而這種邪氣進(jìn)入身體之后則會生熱,這樣風(fēng)熱邪氣對于身體的損傷就會加大了,甚至出現(xiàn)惡風(fēng)發(fā)熱以及有汗不解的毛病,具體的癥狀表現(xiàn)為有痰并且黃稠,除此之外也會咳嗽、鼻塞以及頭痛等。服用這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表的作用,能夠讓體內(nèi)的肺氣得到宣發(fā),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治療疾病。

  第五:利水消腫

  羅布麻葉性寒,并且味道帶有一種淡淡的苦澀味。所以說,科學(xué)的使用羅布麻葉可以起到滲水利尿的作用,對于一些水腫以及膨脹等毛病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第六:強心功效

  羅布麻葉中含有一定的加拿大麻甙,科學(xué)家在動物的身體上進(jìn)行了實驗,發(fā)現(xiàn)這種物質(zhì)能令心臟的收縮能力大幅度增加,而心率就會減慢,導(dǎo)致身體出現(xiàn)心律不齊的作用。所以說,科學(xué)的使用羅布麻葉可以起到一定的強心作用,具有非常強的強心甙樣作用。

  若你是屬于心房纖維顫動患者,那么舌苔就會表現(xiàn)出心律紊亂的毛病,而使用羅布麻葉則可以有效的治療心律紊亂,對于一些惡心想吐以及腹瀉的癥狀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第七:增強身體題免疫力

  研究發(fā)現(xiàn),科學(xué)的使用羅布麻葉能夠有效的保健身體健康,并且免疫力也能夠越來越好。羅布麻葉進(jìn)入身體之后能夠有效的增重胸腺,而幼小的動物在使用這種中藥材后則會導(dǎo)致胸腺重量稍微下降。除此之外,羅布麻葉還可以增強身體中吞噬細(xì)胞的吞噬能力。

  第八:降血脂

  羅布麻葉進(jìn)入身體之后可以有效降低血脂,特別是由于Triton所導(dǎo)致的高血脂毛病,可以很好的降低體內(nèi)血清總膽固醇值以及氨酸甘油酯值等,令身體越來越健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若身體出現(xiàn)高血脂以及高膽固醇的原因是飲食習(xí)慣的問題,使用羅布麻葉的治療效果并不是非常的好。

  第九:延緩衰老

  羅布麻葉這種中藥材科學(xué)的使用后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美容養(yǎng)顏的作用也很不錯??茖W(xué)家在家蠶、小老鼠以及果蠅等動物的身上進(jìn)行了實驗,發(fā)現(xiàn)使用羅布麻葉這種中藥材具有延緩衰老以及延長壽命的作用。這是因為這種中藥材中所含有的一些物質(zhì)能夠有效降低內(nèi)臟中的脂褐質(zhì),并且肝臟以及心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服用羅布麻葉之后活性也能夠大大增強。服用羅布麻葉不僅可以延緩衰老,對于動脈硬化也有一定能夠的防治效果。

  羅布麻葉泡水喝的禁忌

  第一:羅布麻葉毒副作用

  科學(xué)家告訴我們,羅布麻葉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毒素,所以沒有科學(xué)的使用很容導(dǎo)致身體出現(xiàn)毒副作用。并且羅布麻葉畢竟屬于一種中藥材,就算是制作成羅布麻茶在生活中使用也要謹(jǐn)慎,是藥三分毒,最好不要大量使用。

  第二:羅布麻葉容易損傷腎臟健康

  羅布麻茶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羅布麻葉了,這種中藥材味道非常的苦澀,所以生活中若沒有科學(xué)的使用味道會非常的差,同時對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及腎臟部位等的損害都非常大的。小編建議,生活中若是需要服用羅布麻葉以及羅布麻茶,一定要掌握科學(xué)的方法,或者是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下進(jìn)行,否則傷害比較大。

  第三:孕婦不適合服用羅布麻葉

  小編建議孕婦最好不要服用羅布麻葉,雖然目前還沒有科學(xué)的論斷以及實際的例子,但是羅布麻葉畢竟性寒,若是孕婦服用對于胎兒以及自己的身體損害是比較大的。所以,建議孕婦最好不要這種藥材,這樣更為穩(wěn)妥。

  第四:體虛以及脾胃虛寒患者不適合服用羅布麻葉

  羅布麻葉也被大家稱之為大漠奇珍,這種中藥材性涼,所以小編建議一些身體虛寒以及脾胃虛寒的患者最好不要接觸這種藥材,若一定要服用則應(yīng)該少喝,再逐漸增加,這樣能夠令身體更好的調(diào)節(jié)適應(yīng)。

  另外,為了能夠令身體更加健康,在使用羅布麻葉的時候也可以放入一些性熱的干果,例如紅棗、桂圓都是不錯的選擇,能夠有效的中和羅布麻葉的良性,并且口感也會更好。

查看詳情

生鐵落

  生鐵落

  性味:辛,平。

  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

  形態(tài)特征:性狀鑒別 本品為不規(guī)則細(xì)碎屑。鐵灰色或棕褐色;條痕鐵灰色。不透明。體重,質(zhì)堅硬。氣微,味淡。

  生鐵落的用法用量

  內(nèi)度:煎服,30~60g;或入丸、散用。

  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炮制:取煅鐵時打下之鐵落,去其煤上雜質(zhì),洗凈,曬干。或煅后醋淬用。

  生鐵落的功效作用

  功效:平肝鎮(zhèn)驚。

  主治:治癲狂,熱病譫妄,心悸,易驚善怒,瘡瘍腫毒。

  生鐵落的禁忌

  肝虛及中氣虛寒者忌服。

 ?、佟侗静輩R言》:“肝虛內(nèi)乏,中氣虛寒者,不必需也。”

  ②《本經(jīng)逢原》:“不可過服,過服令人凜凜惡寒,以其專削陽氣也。”

  生鐵落的附方

  1.癲狂。本品辛涼質(zhì)重,善于平肝,木平則火降,故曰下氣疾速,氣即火也。本品平肝鎮(zhèn)驚之功常用于肝郁火盛之怒狂陽厥之證,可用生鐵落一味煎飲,即生鐵落飲(《素問》);若治痰火上擾之狂證,可與遠(yuǎn)志、菖蒲、膽南星、朱砂等同用,如生鐵落飲(《醫(yī)學(xué)心悟》)。

  2.易驚善怒,失眠。本品質(zhì)重性降又入肝心二經(jīng),能鎮(zhèn)潛浮躁之神氣,使心有所主,故有鎮(zhèn)驚安神之功效。用于暴怒發(fā)狂,本品可與甘草同用,如《方脈正宗》驗方。

  3.瘡瘍腫毒。本品辛涼能除肝心二經(jīng)之火熱,用干小兒赤丹斑駁,可用生鐵落,以豬脂和敷之,如《千金方》方;亦可以鐵落研末,豬油調(diào)外敷。

  4.關(guān)節(jié)酸痛,扭傷疼痛?!侗静輩R言》方,治賊風(fēng)流通關(guān)節(jié)不能轉(zhuǎn)動,以鐵落炒熱,投酒中飲之取止痛之效。鐵落療法,即本品加醋后產(chǎn)生熱量,外敷燙患處,有活血祛瘀止痛之效,治療扭傷疼痛。

  生鐵落的相關(guān)論述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風(fēng)熱,惡瘡,瘍,疽瘡,痂疥,氣在皮膚中。”

  2.《日華子本草》:“治驚邪癲癇,小兒客忤,消食及冷氣,并煎汁服之。”

  3.《本草綱目》:“平肝去怯,治善怒發(fā)狂。”

查看詳情

赭石

  赭石

  別名:代赭石、釘頭赭石、紅石頭。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歸肝、心經(jīng)。

  形態(tài)特征:本品為鮞狀、豆?fàn)睢⒛I狀集合體,多呈不規(guī)則的扁平塊狀。暗棕紅色或灰黑色,條痕櫻紅色或紅棕色,有的有金屬光澤。一面多有圓形的突起,習(xí)稱“釘頭”;另一面與突起相對應(yīng)處有同樣大小的凹窩。體重,質(zhì)硬,砸碎后斷面顯層疊狀。氣微,味淡。

  赭石的用法用量

  用法:9~30g,先煎。

  炮制:赭石:除去雜質(zhì),砸碎。

  煅赭石:取凈赭石,砸碎,照煅淬法(附錄Ⅱ D)煅至紅透,醋淬,碾成粗粉。每100kg赭石,用醋30kg。

  赭石的功效作用

  功效:平肝潛陽,降逆,止血。

  主治:用于眩暈耳鳴,嘔吐,噫氣,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赭石的禁忌

  孕婦慎用。

  ①《本草經(jīng)集注》:畏天雄。

 ?、凇端幮哉摗罚焊山獮槭?。

 ?、邸度杖A子本草》:畏附子。

 ?、堋侗静菝审堋罚涸袐D忌服。

 ?、荨侗静萁?jīng)疏》:下部虛寒者,不宜用;陽虛陰萎者忌之。

 ?、蕖兜门浔静荨罚簹獠蛔恪⒔蛞涸镎呓?。

  赭石的附方

 ?、僦蝹l(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梗,噫氣不除者: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生姜五兩,代赭一兩,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二升,日三服。(《傷寒論》旋覆代赭湯)

 ?、谥嗡奘辰Y(jié)于腸間,不能下行,大便多日不通。其證或因飲食過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結(jié),或因嘔吐既久,胃氣沖氣皆上逆不下降:生赭石二兩(軋細(xì)),樸硝五錢,干姜二錢,甘遂一錢半(軋細(xì),藥汁沖服)。熱多者去干姜,寒多者酌加干姜數(shù)錢。嘔多者,可先用赭石一兩、干姜半錢煎服,以止其嘔吐。嘔吐止后再按原方煎湯,送甘遂末服之。(《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赭遂攻結(jié)湯)

 ?、壑文鏆馍蠜_奔逼,息道滯塞不通:赭石(打碎)三兩,陳皮二兩,桃仁、桂、吳茱萸各半兩。加姜、水煎。(《御藥院方》赭石湯)

 ?、苤沃T呀呷有聲,臥睡不得:土朱(朱)不拘多少,為極細(xì)末,米醋調(diào),時時進(jìn)一、二服。(《普濟(jì)方》)

 ?、葜渭甭@風(fēng),吊眼撮口,搐搦不定:赭石,火燒醋淬十次,細(xì)研水飛,日干。每服一錢或半錢,白湯調(diào)下,連進(jìn)三服。見腳脛上有赤斑,即是驚氣已出,病當(dāng)安也。無斑點者不可治。(《仁齋直指方》)

 ?、拗瓮卵貉獛熞粌桑ɑ痨?、米醋淬、盡醋一升),搗羅為面。每服一錢,白湯下。(《斗門方》)

 ?、咧文c風(fēng)血痢久不愈:赭石二兩(火燒、醋淬二次),柿餅一個(煮爛)。搗為丸,梧子大。每早服二錢,白湯下。(《方脈正宗》)

 ?、嘀伪乐辛転r不止:大赭石研為細(xì)末,醋湯調(diào)服。(《普濟(jì)方》)

 ?、嶂稳焉锾?,下血不止:地黃汁和代赭末,服方寸匕。(《千金方》)

  ⑩治牙宣:赤土、荊芥。同為細(xì)末,揩齒上,以荊芥湯漱。(《百一選方》)

 ?、现魏肀阅[痛:紫朱煮汁飲。(《普濟(jì)方》)

 ?、兄纬嘌勰[閉:土朱二分,石膏一分。為末,新汲水調(diào)敷眼頭尾及太陽穴。(《仁齋直指方》)

 ?、阎我磺携彴X:土朱、虢丹、牛皮膠等分。為末,好酒一碗沖之,澄清服。以渣敷之,干再上。(《朱氏集驗醫(yī)方》)

 ?、抑沃T丹熱毒:土朱、青黛各二錢,滑石、荊芥各一錢。為末,每服--錢半,蜜水調(diào)下,仍外敷之。(《仁齋直指方》)

查看詳情

蒺藜

  蒺藜

  別名:白蒺藜、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性味:辛、苦,微溫;有小毒。

  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

  形態(tài)特征:本品粉末黃綠色。纖維木化,上下層縱橫交錯排列,少數(shù)單個散在,有時纖維束與石細(xì)胞群相連結(jié)。石細(xì)胞長橢圓形或類圓形,成群。種皮細(xì)胞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約30μm,壁網(wǎng)狀增厚,木化。草酸鈣方晶直徑8~20μm。

  蒺藜的用法用量

  炮制:炒蒺藜:取凈蒺藜,炒至微黃色,碾去刺即可。

  鹽蒺藜:取去刺蒺藜,用鹽水拌勻,悶透,用小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干。

  蒺藜的功效作用

  功效:平肝解郁,活血祛風(fēng),明目,止癢。

  主治:用于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fēng)疹瘙癢。

  蒺藜的附方

 ?、僦紊眢w風(fēng)癢,燥澀頑痹:蒺藜四兩(帶刺炒,磨為末),胡麻仁二兩(泡湯去衣,搗如泥),葳蕤三兩,金銀花一兩(炒磨為末)。四味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方龍?zhí)都颐亍罚?/p>

  ②治眼疾,翳障不明:蒺藜四兩(帶刺炒),葳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服食后三錢,白湯調(diào)服。(《方龍?zhí)都颐亍罚?/p>

  ③治胸痹,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xì)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錢,白湯調(diào)服。(《方龍?zhí)都颐亍罚?/p>

 ?、苤瓮ㄉ砀∧[:杜蒺藜日日煎湯洗之。(《圣惠方》)

 ?、葜伪茧囵摒狠疝际畠桑◣Т坛矗?,小茴香三兩(炒),乳香、沒藥各五錢(瓦上焙出汗)。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diào)服。(《方龍?zhí)都颐亍罚?/p>

 ?、拗渭币雇矗簱v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臺》)

 ?、咧螝饽[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黃,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⑧治乳脹不行,或乳巖作塊腫痛:蒺藜二、三斤,帶刺炒,為末。每早、午、晚,不拘時,白湯作糊調(diào)服。(《方龍?zhí)都颐亍罚?/p>

  ⑨行經(jīng):當(dāng)歸、杜蒺藜各等分。上為末,米飲湯調(diào)服,食前。(《儒門事親》當(dāng)歸散)

查看詳情

相關(guān)知識點

聲明:本站圖/文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收集,僅供病友參考,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jù)。

閩公網(wǎng)安備 35020302001071號 ICP證書

Copyright ? 2022-2025廈門沃鴻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22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書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