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葉

  梨葉

  性味:味苦澀;性涼。

  歸經(jīng):入肺、脾、膀胱三經(jīng)。

  入藥部位:為薔薇科梨屬植物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沙梨Pyrus pyrifolia (Burm.f.) Nakai 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的葉。

  形態(tài)特征: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呈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3-6cm,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葉緣鋸齒成刺芒狀,葉柄長2.5-7cm。表面灰褐色,兩面被絨毛或光滑無毛。質(zhì)脆易碎。氣微,味淡、微澀。

  梨葉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鮮用搗汁服。

  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涂。

  梨葉的功效主治

  功效:舒肝和胃,利水解毒。

  主治:治食菌中毒,疝氣,肝氣郁滯,皮膚濕疹,腹痛,腹瀉。

  梨葉的配伍

  1、治霍亂心痛,利,無汗:取梨葉、枝一大握,水一升,煎取一升服。(《梅師集驗方》)

  2、療蠼螋尿瘡,黃水出:搗梨葉汁敷之,干即易。(《錢氏篋中方》)

  3、治病中水毒:梨葉一把,熟搗,以酒一杯,和絞服之,不過三。(《補缺肘后方》)

  4、治食梨過傷:梨葉煎汁解之。(《綱目》)

  梨葉的相關(guān)論述

  1、《唐本草》:主霍亂吐利不止,煮汁服之。

  2、《日用本草》:搗汁服,解中菌毒。

  3、《滇南本草》:敷瘡。

  4、 姚可成《食物本草》:搗汁服,治小兒疝。

聲明:本站圖/文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收集,僅供病友參考,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jù)。

閩公網(wǎng)安備 35020302001071號 ICP證書

Copyright ? 2022-2025廈門沃鴻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22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書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