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偏方

  中醫(yī)治療胃癌的偏方一

  方劑1

  茯苓、郁金、寸冬各20克,生水蛭、砂仁、荷葉各15克,丹參、瓜蔞各25克,半枝蓮50克,干蟾蜍3只。

  制用法:水煎服。

  方劑2

  黃芪、赤芍、蚤休各15克,茯苓、山楂、黨參、白芍各12克,白術(shù)、神曲、炒枳殼各9克,生苡仁、藤梨根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劑3

  三棱、莪術(shù)、阿魏、海浮石、香附、檳榔、蘇木、五靈脂各10克,雄黃、硇砂各6克,煅瓦楞12克,半枝蓮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劑4

  五靈脂、丹皮、元胡索、香附、山慈姑、紅花、桃仁、川芎、赤芍、枳殼各10克,當歸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劑5

  夏枯草、海藻、焦麥芽、焦山楂、生枳實、川楝子各12克,生牡蠣、煅瓦楞各30克,海帶、生雞內(nèi)金、廣木香、桃仁各9克,焦建曲18克,元明粉(沖)、陳皮各6克,生軍(后下)、延胡索、丹參、失笑散(包煎)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劑6

  潞黨參、生黃芪、七葉一枝花各15克,生白術(shù)10克,生苡仁、仙鶴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石見穿18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劑7

  紅花、香附、木香、砂仁、蘇木、陳皮、半夏、枳實、木通、厚樸、元胡各15克,水蛭、三棱、莪術(shù)、瓦楞子各18克,大黃9克制。

  用法:研成細末,壓制成片,每片0.3克。每日服3次,每克3克(10片),可連服3-6個月。

  方劑8

  蒲公英、敗醬草、焦建曲各15克,黨參、白術(shù)、草寇仁、川楝子、白及各9克,海螵蛸3克制。

  用法:水煎服。

  方劑9

  黨參、枸杞子、女貞子各15克,白術(shù)、菟絲子、補骨脂各9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劑10

  黨參、黃芪各15-20克,白術(shù)、生半夏各15克,生苡仁、菝葜各30克,陳皮6克,狼毒、甘草各3克制。

  用法:水煎服。

  方劑11

  茯苓、郁金、寸冬各20克,生水蛭、砂仁、荷葉各15克,丹參、瓜蔞各25克,半枝蓮50克,干蟾蜍3只。

  制用法:水煎服。

  中醫(yī)治療胃癌的偏方二

  1、三七、蚤休、黃藥子、冰片、川烏、元胡、蘆根各100克,麝香30克,大蒜汁適量。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6克,每服1丸,日2次。本方為盂照華治療胃癌驗方,功能破祛散結(jié),解毒化積。

  2、半夏、白術(shù)各30克,血竭、木香各9克,瓦楞子30克,雄黃6克。共研細末,分成刃份,每服1份,日3次。本方見《福建中醫(yī)藥》1989.3期,功能活血化瘀,化痰散結(jié),適用于胃癌。

  3、蚤休、黃藥子各60克,夏枯草、白鮮皮、山豆根、敗醬草各12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每服5丸,日3次。本方為河南林縣治療胃癌方,功能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瘀。

  4、花生米、鮮藕根各50克,鮮牛奶200毫升,蜂蜜30毫升。搗爛共煮,每晚50毫升。本方為北京東直門醫(yī)院方,功能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適用于胃癌。

  5、杭白芍30克,莪術(shù)15克,五靈脂、干蟾皮各10克,半枝蓮20克,蓽茇10克,青陳皮各12克,枳殼、元胡、香附、厚樸、菖蒲、肉豆蔻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為北京東直門醫(yī)院治療胃痛驗方,功能疏肝和腎,祛瘀散結(jié),尤適用于胃癌肝胃不和型。

  6、人參(另煎)10克,豬茯苓各30克,焦白術(shù)10克,生炙黃芪各30克,補骨脂15克,吳菜萸10克,[厶萸肉15克,肉豆蔻12克,半枝蓮20克,椿根皮30克,赤芍、白芍各、禹余糧各10克,仙鶴草、女貞子各2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為北京東直門醫(yī)院方,功能溫補脾腎,解毒化瘀,尤適用于胃癌脾腎虛寒型。

聲明:本站圖/文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收集,僅供病友參考,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jù)。

閩公網(wǎng)安備 35020302001071號 ICP證書

Copyright ? 2022-2025廈門沃鴻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22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書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