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酸中毒輸入一定量(并非全部估計量)晶體液后,繼以一定量的膠體液和5%葡萄糖;然后重復這種順序。5%葡萄糖不應過多或將估計量全部連續(xù)輸注,否則會明顯加重水腫。
酮酸中毒創(chuàng)面徹底止血后,盡可能立即植皮。削痂主要用于深Ⅱ°燒傷,削去壞死組織,使成新鮮或基本新鮮的創(chuàng)面,然后植皮。在手、關節(jié)等部位的深Ⅱ°燒傷,為了早日恢復功能,也可用切痂法。此類手術出血較多,在肢體上可用止血帶以減少出血,術前應準備足夠的輸血。切痂和削痂均要辨明壞死組織層次,否則影響植皮成功等脫痂 先保持痂皮表面干燥,盡可能預防痂下感染。等痂下組織自溶、痂殼與基底分離時(約2周以后),剪去痂殼。創(chuàng)面為肉芽組織,并常有程度不等的感染。用藥液濕敷、浸洗等方法,控制感染和使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創(chuàng)面肉芽無膿性物、色澤新鮮、無水腫、觸之滲出鮮血,即可植皮。此法是逐步去痂,稱為蠶蝕脫痂法。為了減輕感染和加速痂皮分離,可在創(chuàng)面施用藥物如抗生素、蛋白酶或中藥制劑等。
但尚未取得成熟的經驗。脫痂法較切痂、削痂法簡便,但難免感染和延長治療時間,故不宜作為首選的去痂方法目的是使創(chuàng)面早日愈合,從而可減少燒傷的并發(fā)癥,利于功能恢復。所用的自體皮為中厚或薄層,制成大張網(wǎng)狀,小片郵票狀或粒狀;導體皮取自新錢尸體,新鮮使用或深低溫保存待用;異種皮多取自小豬。自體皮移植成活后,其周緣上皮可生長。異體皮和異種皮在創(chuàng)面上移植成活后終將溶解,故適用于自體皮片不足時,用自體、異體皮相間移植法,在異體皮溶解過程中,自體皮生長伸展覆蓋創(chuàng)面。
酮酸中毒要使感染創(chuàng)面生長新鮮的肉芽組織(有一定的防衛(wèi)作用),以利植皮或自行愈合創(chuàng)面用藥:
①一般的化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感染,可用呋喃西林、新潔爾滅、洗必泰、優(yōu)鎖兒等,或黃連、虎杖、四季青、大黃等,制成藥液紗布濕敷或浸洗。②綠膿桿菌感染時,創(chuàng)面有綠色膿液、肉芽組織和創(chuàng)緣上皮受侵蝕、壞死組織增多等改變,應作細菌學檢查?捎靡宜帷⒈窖跻掖、磺胺滅膿、磺胺嘧啶銀等濕敷或霜劑涂布。③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狀菌、毛霉菌等)發(fā)生于使用廣譜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的重癥病人,創(chuàng)面較灰暗、有霉斑或顆粒、肉芽水腫蒼白、敷料民也可有霉斑。
作真菌檢查可確定。創(chuàng)面選用大蒜液、碘甘油、制霉菌素、三苯甲咪唑(clotrimazol)等;同時須停用廣譜抗生素和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 主要方法是根據(jù)Ⅱ°、Ⅲ°燒傷面積,補液以維持有效血循環(huán)量早期補液的量和種類 國內、外研究者對燒傷補液療法設計了各種方案(公式)。按此方案,一體重60kg燒傷Ⅱ°面積30%的病人,每一24小時內補液量應為[60×30×1.5(額外丟失)]+2000(基礎需水量)=4700(ml),其中晶體液1800ml、膠體液900ml和葡萄糖液2000ml。第二個24小時應補晶體液900ml、膠體液450ml和葡萄糖液2000ml(共3350ml)。晶體液首選平衡鹽液,因可避免高氯血癥和糾正部分酸中毒;其次選用等滲鹽水等。膠體液首選血漿,以補充滲出丟失的血漿蛋白;但血漿不易得,酮酸中毒可用右旋糖酐、羥乙基淀粉等暫時代替;全血因含紅細胞,在燒傷后血濃縮時不相宜,但濃度燒傷損害多量紅細胞時則由于燒傷后8小時內滲出迅速使血容量減少,故第一個24小時補液量的1/2應前8小時內補入體內,以后16小時內補入其余1/2量。就擴充血容量而論,靜脈補液比較口服補液確實有效。尤其對面積較大或(和)血壓降低者,需快速靜脈輸液。要建議有效的周圍或中心靜脈通路(穿刺、置管或切開)。
(責任編輯:路加)
三級甲等
電話:(0734)8358185
三級醫(yī)院
電話:(010)63501188
三級乙等
電話:0592-6203456
三級甲等
電話:(010)65105114
二級甲等
電話:0662-3369899
甲下淤血不可除外。注意休息,減少活動,可予口服復方蘆丁片改善血管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