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天性肛門直腸狹窄
先天性肛門直腸狹窄是一種常見的肛門直腸畸形,主要是由于后腸發(fā)育障礙導致,在胚胎4~5周,泌尿生殖道和肛管共同開口于泄殖腔,尿生殖膈從頭到尾下降,將泄殖腔分成前方的尿生殖竇與后方的腸管。在此期間發(fā)育障礙,會導致不同類型的肛門直腸狹窄,通常表現為低位腸梗阻的表現,一般出生后1~2天出現急性完全性低位腸梗阻,早期表現為無胎糞排除,喂奶后嘔吐,腹部逐漸膨脹失水,如果延誤治療可造成腸穿孔、腹膜炎、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
先天性肛門直腸狹窄,通常需要與以下疾病相鑒別。1、肛裂。肛門部有排便周期性疼痛,伴有便血或便秘,多見于肛管后正中線,前正中線附近。
先天性肛門直腸狹窄多在分娩后常規(guī)檢查時被發(fā)現,如果肛門的開口能排出少量胎糞,造成局部污染,或尿布上沾有糞便痕跡,有漏診的可能。
如果出現先天性肛門直腸狹窄,應當禁飲食,患者會表現為低位腸梗阻的癥狀,會出現惡心、嘔吐,不能夠食用石榴。應當積極的行手術治療,手術后可以進食一些石榴。
專業(yè)醫(yī)生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