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消炎藥,在醫(yī)學上稱為抗生素,主要用來治療細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細菌性痢疾及其他腸道感染等。
人們一般認為有炎癥就用消炎藥,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炎癥中除感染性炎癥外,還有一種無菌性炎癥,病變部位無致病微生物,這些病大多與變態(tài)反應有關,如皮肌炎、過敏性鼻炎、腎炎、干燥綜合征等。
此類炎癥需要抗變態(tài)反應等治療,藥物有強地松、撲爾敏等,一般不用抗生素。所以,明確診斷是使用消炎藥的前提,消除誤區(qū)是正確使用的基礎。
下面就對消炎藥的使用提一些建議:
1、過敏體質慎用抗生素,對過敏的藥物禁用。
2、肝功能不全慎用大環(huán)內酯類、磺胺類和抗結核、真菌藥。后兩者長期使用時,應定期復查肝功能。頭孢菌素類劑量較大時也可損壞肝功能。
3、老、幼患者避免使用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等腎毒性、耳毒性藥物。
4、磺胺類藥抑制甲狀腺功能,故甲狀腺功能低下者禁用。
5、中藥制劑雙黃連口服液、穿心蓮片、冬凌草片、金蓮花沖劑,草藥野菊花、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黃芩等,更適用于非化膿性上呼吸道感染,副作用較小。
6、無明確感染征象,應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防止產生耐藥性(細菌對藥物的適應與抗藥)及雙重感染(敏感茵被殺滅后,不敏感菌因失去拮抗而感染機體)。
7、抗生素還存在抗菌譜問題,即主要對哪一類、哪一種病原微生物起作用。例如青霉素對肺炎球菌、鏈球菌、腦膜雙球菌、淋球菌、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及敏感的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而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幾乎無效,這說明“一藥難消百炎”。
- 上一篇:簡單烤鹽熱敷治療失眠
- 下一篇:如何給新生兒喂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