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前突是怎么引起的
直腸前突的發(fā)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分娩 胎兒經陰道分娩,可導致直腸陰道隔松弛,恥骨直腸肌的交叉纖維斷裂,使直腸陰道隔變薄。有人統(tǒng)計,93%的經產婦有不同程度的直腸前突,77%的患者多在產后發(fā)病。
2.年齡 直腸陰道隔是位于陰道后壁與直腸前壁之間的一層筋膜,此筋膜含致密的膠原蛋白、豐富的平滑肌及彈性纖維。絕經后的婦女全身彈性纖維減少,直腸陰道隔松弛,直腸前突的程度就會逐漸增加。
3.慢性便秘 長期慢性便秘,排便困難,排便用力使干硬的糞便對直腸前壁和陰道后壁產生重壓,形成直腸前突。
幼兒直腸脫垂多為黏膜脫垂,以保守治療為主。成人的黏膜脫垂多采用硬化劑注射治療。對兒童與老人療效尚好,成年人容易復發(fā),不適合Ⅲ度直腸脫垂的患者。
張金鳳贛州市中醫(yī)院2019-10-17 播放(11159)
經內科治療無效的直腸前突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適應癥包括:1陰道內有包塊感或膨出感,并需手法輔助排便。2排糞造影顯示直腸前突大于3cm,前突囊袋內有一半以上糞便滯留。3伴有直腸前壁脫垂的較大直腸前突。手術原則是修補缺損部位,消滅薄弱區(qū)。
張金鳳贛州市中醫(yī)院2019-10-24 播放(19936)
直腸脫落又叫直腸脫垂,是指直腸粘膜部分或全層向下移位。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有腫物自肛門脫出,可伴排便不盡和下墜感。本病多發(fā)于兒童和中老年女性。
張金鳳贛州市中醫(yī)院2020-04-28 播放(17205)
直腸壁部分或全層向下移位,稱為直腸脫垂。直腸壁部分下移,即直腸黏膜下移,稱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直腸壁全層下移稱完全脫垂。若下移的直腸壁在肛管直腸腔內稱內脫垂;下移到肛門外稱為外脫垂。直腸脫垂多發(fā)生于兒童和中老年女性,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并不多見。
張金鳳贛州市中醫(yī)院2019-10-31 播放(14970)
直腸內脫垂,通常不能自愈。直腸內脫垂的患者肛門外看不到脫出物,癥狀輕,僅有肛門不適、排便不盡感,病人常表現(xiàn)為慢性便秘、大便失禁、黏液或血便,其中便秘和排空障礙最為常見。有直腸內脫垂的患者,要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張金鳳贛州市中醫(yī)院2019-10-31 播放(1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