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癥是以大量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超過3。5克)、高脂血癥以及不同程度為特點的臨床綜合癥。分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繼發(fā)性腎綜可由免疫性疾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糖尿病以及繼發(fā)感染(如細菌、乙肝病毒等)、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藥物中毒等引起。
本病早期基膜病變較輕,隨著病變逐漸進展,大量蛋白從尿中排出,是造成血漿蛋白降低的重要原因。血漿蛋白水平的降低,尤其白蛋白的明顯降低,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促使血管中液體向血管外滲出,造成組織水腫及有效血容量下降。有關腎病產生高脂血癥的機理尚不十分明確。尿中蛋白大量丟失時,由于肝臟合成白蛋白增加,合成脂蛋白同時也增加,成為高脂血癥之因。
此外,脂蛋白脂酶活力下降使脂質清除力降低,可能亦為部分原因。
你聽說過先天性腎病綜合癥嗎?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嬰兒的腎臟疾病,但一旦患病后果嚴重。
先天性腎病綜合癥是指生后不久約3~6個月起病的一種腎臟疾病,它具有腎病綜合癥的四大特點,即①大量蛋白尿,定性檢查≥( ),定量每日超過0.1g/kg;②低蛋白血癥,血清白蛋白<3g/L;③高膽固醇血癥,血清膽固醇超過5。72mmol/L;④水腫。先天性腎病綜合征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原發(fā)性主要是芬蘭型先天性腎病綜合癥,繼發(fā)型可繼發(fā)于感染(如先天梅毒、巨細胞包涵體病毒、風疹、肝炎 )、中毒、溶血尿毒綜合征等。
芬蘭型先天性腎病綜合征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患兒常為早產兒,有大胎盤,鼻小,鼻梁低,眼距寬,肌張力差。出生時已有蛋白尿,很快出現(xiàn)水腫和腹水,并常有臍疝,患兒喂養(yǎng)困難,易吐瀉,生長發(fā)育遲緩,部分患兒可呈高凝狀態(tài),導致血栓栓塞合并癥。早期腎功能正常,但易患感染性疾病。本病無特異治療,只能對癥和支持療法,防治感染,減輕水腫,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無效。本病預后差,多于6月~1歲內死于感染,如能存活至2~3歲常死于尿毒癥。因此最徹底的治療是2歲以后進行腎移植。
- 上一篇:腎綜的百草療法
- 下一篇:腎病綜合征抗凝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