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法國一個侯爵叫做撒德,他在生活中喜歡對女性施加虐待,在他的著作里也描寫了許多這類性的變態(tài)現(xiàn)象,所以,Kraft-Ebing把主動的虐待癥,也就是喜歡虐待別人,命名為撒德現(xiàn)象(Sadism),中文譯為施虐癥。19世紀奧地力國有一個小說家名叫馬索克,他本人是一個被動虐待癥病人,在他的作品里描述了許多這類變態(tài)的性活動。因此,被動的虐待癥就被命名為馬索克現(xiàn)象(Masochism),中文譯為受虐癥。
施虐癥病人向所愛的性對象施加肉體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折磨,從而獲得性滿足。受虐癥則相反,主動要求性對象對自己施加心身的痛苦和折磨,這樣才能喚起他的性興奮和性滿足。但是在病和正常之間嚴格地劃一條線非常難。剛才我們已經(jīng)講過了,在正常成年人的性生活中,有時在達到性樂高潮時,雙方都可出現(xiàn)輕度打罵、掐、咬等行為,如果沒有過重的傷害而且不是靠這些行為喚起性興奮,不屬于虐待癥。即使真正的虐待癥病人,其行為動機也不在于故意使別人或自己痛苦,而是這些虐待可使他們喚起性激動情緒。偶而遇到夫妻雙方一個患施虐癥而另一個恰恰是一個受虐癥病人,如果傷害不重,恰好互相補充,雙方都可得到滿足,不過這種情況極為少見。僅有一方是虐待癥病人,不論患的是施虐癥或受虐癥,對方都會不能忍受,這種婚姻是難以持續(xù)的。
那么,這些病人都有哪些具體的表現(xiàn)呢?
施虐待癥病人的施虐行為可輕可重,一般是咬、掐或惡言辱罵。稍重的可能把性對象捆綁起來,辱罵、鞭打等。有人認為故意在公共場所偷偷地割破或玷污婦女的衣服,剪斷女人的頭發(fā)等以喚起性興奮,也屬于施虐行為。有的施虐癥病人可做出嚴重的傷害行為。賈誼誠教授(1988)曾見到一例患施虐癥的丈夫在性交前,除了將妻全裸捆綁鞭打外,還用電流向妻全身通電,用小刀在妻胸前刻上自己的名字,最后用煤油燈蕊塞在妻的陰道里燒灼。妻終于不堪其虐待而離婚。
最嚴重的施虐行為是對異性的虐殺致命,成為色情謀殺犯(lust murder)。病人從殺人行為中獲取性快感,甚至代替了性交活動。這樣的例子在我國也已有人報告過。有人在1991年報告的案例中指明,施虐殺人與性活動有直接關(guān)系。病人是一個21歲的男性。自述在十一、二歲時,不知為什么在腦子里突然萌發(fā)了想殺女孩的念頭,并不是由于恨她們,似乎有一種朦朧的感情,自己也表達不清。這種念頭時隱時現(xiàn),不影響學(xué)習(xí)和玩耍。初中二年級后,想殺女孩的念頭強烈,知道不對,但難以擺脫,因而十分苦惱、焦急,以致失眠。進入高中后不久,因這類念頭干擾他無法學(xué)習(xí)而退學(xué)。他多次于黃昏時外出,在僻靜處跟蹤女青年。每當發(fā)現(xiàn)女青年嚇得驚慌失措的神態(tài),心中就有一種滿足感和快感。18歲參軍,訓(xùn)練很緊張,上述念頭稍淡漠。20歲以后,任務(wù)較輕,又常出現(xiàn)上述惡念。有一種難以阻擋的沖動驅(qū)使他跟蹤、恐嚇單身女性。某天晚上,乘機殺死一個18歲的女孩,面對死者并不害怕,反而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解脫感和快感。為了滿足心理上最大的快感,把女青年掐死后又用皮帶勒住頸部,扒光她的衣服,把尸體轉(zhuǎn)移到別處。